- 詳細內容
-
分類:鎢的知識
-
發佈於:2017-09-08, 週五 18:22
-
作者 meijin
-
點擊數:253
在垂釣中,凡有在坑塘使用過懸墜釣經歷的釣友大都知道,風天,尤其3級以上風力時,懸墜釣走漂現象嚴重。風浪推動釣組,隨風移動本不足奇,但卻有一個小問題尚還迷惑著少數新釣友,那就是逆風走漂現象——風向西刮,漂向東走。這是什麼原因?
大家都知道,在江河流水中:河道中的巨石、橋墩、阻水壩等障礙物後面,當流水遇到障礙物後,會形成反向渦流,即在中下層部位形成反向流動。在河水的持續流動中,這種因“碰壁”而形成的局部反向流動一般是形不成大氣候的,我們所能觀察和感覺到的只是產生或大或小的局部渦流區而已。

在大風浪表層水流的作用下,坑塘靜水域(包括湖庫大水域),也會形成下層反向水流。這種反向水流所表現的形式就是在中下層形成持續的逆風向流動,從而達到地球重力場中靜水域水體的整體運動平衡。
這種情況釣魚人也就不難理解“風向西刮,漂向東走”,是由於水下“反轉水流”所產生的,並非怪異的自然現象。風在向西刮,上層水浪不斷地向西面湧流,而下層水為了補充上風水位的不足,形成了水下層向東的持續暗流。再聯想咱們家裏的魚缸、臉盆等各種不同形狀的盛水容器,用手持續攪動一下,裏面的水也會形成各方向不同的封閉流動,而最終恢復自由液面——水平面。
風浪走漂現象所帶來的煩惱大家都有體會。1、2級風力時,靜水域一般只能見到水面薄浪,有時會帶動浮漂隨風向移動。這種情況可以採取兩種策略,一是照常調釣,注意觀察所有動態漂訊;另一種策略就是逐步增加釣目使兩鉤餌進一步貼底來定住浮漂。
大風浪反轉水流逆風走漂情況,如果能靠進一步彎曲子線和加大餌重來減弱走漂的話,還需要考慮的是:主線(鎢合金漁墜到浮漂部分)狀態對信號傳遞的影響,水流作用容易使主線彎曲,一般呈c形甚至s形狀態,這對浮漂信號影響不言而喻,此時則要附帶考慮所用浮漂大小及漂型的問題。
一、江河緩流:
經常在流水中施釣的釣友,這方面的經歷應該豐富,緩流河段無風條件下走漂一般是順水流流動方向的。水在河道中的流動也遵循一定的自然規律,即靠近河底和岸邊的水,流動速度慢,越遠離邊壁(河底)的水,流動速度越快。這一現象隨流速越大而越明顯,及致產生我們能看到的急流段水面旋渦。
緩流河水經過橋墩、攔水壩、河灣、水草等局部障礙地形處,其後面一般會形成大小不等的回流區,根據廣大江湖釣友的實際經驗,在這些回流區附近較易釣到魚甚至大魚,我想是由於水族們在此局部環流相對靜止的環境下易於節省體力停留或較易覓食的原因。靠近岸邊流速較慢,在有一定水深的水草地帶或局部凹進地形處,也應是釣位的參考點。
二、坑塘湖庫封閉靜水域水下暗流:
身處地球重力場中的自然水體(包括其他液體)都會始終頑強保持一個自由液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水平面。湖庫坑塘,風浪使上層水不斷向下風岸流動,而下層水為了彌補上風方向水位的“虧失”,會形成持續的逆風向水下回流,以恢復、保持自然水體的水位平衡,這也是封閉水體的一種自然運動平衡現象,並非怪異。
思維想見中:它就像是一個封閉的全水體上下環形流動,風向西面刮,下層水東流!靜水體下層回流的強弱隨風力、水深、水體大小等條件不同而不同,大家常見的逆風走漂現象原因多出於此。一般經驗規律:水淺的釣位,回流走漂現象嚴重,較深水位不太明顯。大水域深水回流較緩但持久,小水域回流感覺強但恢復卻快。
當水面風浪和水下回流速度恰好接近相同或由於水下特異地形水深等原因,我們有可能會遇到:雖有風浪卻不走漂的特殊情況,等等,這些都是自然現象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