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
分類:鎢的知識
-
發佈於:2017-09-06, 週三 14:45
-
作者 meijin
-
點擊數:208
漂相是垂釣的指向標,它身在水面,心系水底,與鎢合金漁墜合理搭配,通過不同的動作表達出不同的狀態意義,是垂釣者的眼睛,是水下活動的指南針。
不同的水情中,存在著不同的漂相,儘管有時水下並沒有魚類吃鉤,卻也不得不面對漂相變動的事實。浮漂本身就是一項靈敏的工具,在不斷反應漂相的同時,輕微的變化都會造成長久的混亂,解決不穩定因素,是必須之舉。
真漂相無用多言,真漂相的表現很多,最典型莫過於它們真的有魚吃鉤,提竿能上魚。而假漂相則不能,深究其原因,假漂相之所以會存在,說明水下的魚鉤確實動了,只是晃動的原因不是魚類吃鉤。典型的假漂相有三種:浮漂靈敏度過高、用錯餌料、線組問題。
調漂太靈多是新人常犯的錯誤,老手都精于調漂,也善於把控調漂的尺度,很少出現太過於靈敏的情況。浮漂太過靈敏,水下稍有動作就會反應上來,有魚經過、魚體掛線等,都會被真實的反應在浮漂上。帶來的後果是提竿過於頻繁,魚類受到驚嚇,窩子效果降低,最後影響了上鉤。
餌料不當包括了味型偏差、狀態不對兩個方面,這一點需要提前瞭解,現場調製餌料進行改良。總體來看,保證餌料與目標魚、釣法之間的協調,就可以上魚無礙。
線組搭配是所有問題中最為複雜,也最為常見的一個體現,線組包括了釣鉤、浮漂、釣線,鎢墜等等,每一部件之間,都有著不同的作用需要釣魚人去協調。子線過長,會延緩魚汛,太短則會干擾魚口。鎢墜太重,魚汛會明顯,太輕又不易調漂。線組風格走向很大程度地影響到垂釣的效果。
日常的上魚漂相很多、黑漂、送漂、直漂等等不一而終,拋竿入水,釣鉤尚未觸及水底,就已高高揚起,多半是小魚鬧窩,也算是上魚,卻不受釣魚人待見。還有釣鉤入水,浮漂還沒來得及反應,就一直躺在水面不動,這也是有小魚鬧窩。雖然有漂相,有魚,卻沒人喜歡,所以漂相也是一門學問,是釣魚人必須知道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