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晃動提竿無魚的原因

釣魚人外出垂釣經常會出現這種狀況,浮漂有動靜提竿沒有魚,這是困擾很多釣友的問題。可能許多釣友會說是不會看漂相的緣由,但事實上看漂相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總體上來看,浮漂晃動提竿無魚的原因有以下3種。
 
 垂釣圖片
 
1.錯失提竿良機
魚吃鉤太狡猾都容易錯失提竿機遇,這種狀況就拿鯉魚來說,鯉魚就餌的時分,釣魚人普通會有兩次提竿良機。一旦錯失,鯉魚就會吐鉤逃走。究其緣由,是鯉魚天性使然。
 
鯉魚是比擬狡猾的水中動物,它並不是見到食物就吞下,而是先戰戰兢兢試探、品味,當它覺得食物的確可口且沒有風險時,才會放心腸將其吞下。當鯉魚吞食完魚餌、準備轉身遊走時牽動魚線,此時便是初次提竿的最佳機遇,或早或晚都會影響結果。
 
假設第一次提竿機遇錯過了,這時最好就不要動竿了,否則會驚跑窩中之魚。過一會兒,該魚很有可能還會回來停止重複試探,直到肯定無風險後才會再去吞食魚餌。這時反應到浮漂的信號是細微點動然後遲緩下沉,最後上升,要在下沉兩秒左右提竿,等到浮漂上升說明鯉魚已經吐鉤了,再提竿肯定落空。
 
2.揚竿角度有誤
起竿、揚竿的霎時能否中魚與角度上下有直接關係。假使提竿的角度產生了偏向,也會招致剛上鉤的魚脫鉤。其中道理再簡單不過了,角度把握得精確無誤,中鉤的幾率就高,反之就有可能落空。之所以這麼說,是由於水是在不連續地運動著,只不過是看上去相對較平穩而已。
 
在自然水域,依據水流速度的快慢,我們將其分為靜水、緩流、急流等。假如將鉤餌投于靜水,因水流較平穩,鉤餌的落點常常就是釣點。但投鉤餌於流水就不一樣了,由於水流一直處於運動狀態,鉤餌落入釣點後,鉤組在水流的衝擊作用下會向下游挪動。如果使用的是鎢合金漁墜來拋鉤,因鎢合金密度大重量沉,拋的位置相對較准,如使用其他的漁墜拋鉤則隨著水流會離原來的落點越來越遠,手竿自身線短些可能沒那麼明顯,假如是拋竿挪動個幾十米很正常,這時的竿和主線就構成了一個斜角。
 
鎢合金漁墜圖片
 
在這種情形之下,魚若咬鉤,應該如何提竿呢?釣友們可能經常會看見這樣一幕:魚訊傳來,某釣友一個箭步上去,管它什麼角度不角度,直接哈腰抓竿、挺身後揚。這種不思索角度的操竿方式,頂多只能挑起風線和一局部水線而已,大局部水線和釣組的挪動卻很小,但釣組這微小的挪動足以讓魚兒受驚逃竄。
 
正確的姿態是不論釣線被水流沖進來多遠、與竿構成多大的角度,起竿時的方向只需正對著釣線漂移的方向,就能帶動鉤組以迅猛之勢刺中魚兒,而不是把魚兒嚇跑了。
 
3.釣具、誘餌都會影響上魚的勝利率
比方說魚鉤用久了,會失去原有的靈活性,穿透力亦會大打折扣。垂釣前最好檢查魚鉤的狀況,假如經常運用著那只早該下崗的鈍鉤,那跑魚不可防止。另外,鉤的型號與上鉤之魚的大小不成比例也是重要的跑魚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