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魚起竿的五個手法

很多釣友都有遇到魚上鉤卻又跑魚的經歷,讓人百般無賴。這裏為大家簡單介紹幾種起竿秘笈,也就是中魚後的起杆動作,起竿五連拍之刺、帶、稱、溜、飛。不過首先值得一提的是你的漁墜必須用對,目前釣友們使用得最多的是鎢合金漁墜,它體積小,入水輕,抗強風且環保無公害。
 
上魚起竿圖片
 
第一拍——刺
所指的刺,在垂釣中就是頓一下竿,在水中的浮漂有了明顯的吃口信號的時候,我們要做的第一個動作就是提竿刺魚,而刺魚的輕重力道決定了能不能釣到這條魚。
 
因此刺,有三個注意點:
1、刺的動作要快,在魚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迅速出手。
2、刺的動作要准,要使魚鉤能準確的勾住魚嘴。
3、刺的動作要輕,需要刺的動作要猛,還要做到適可而止,太輕會無法勾住魚,太重會鉤穿魚嘴或刺破魚嘴造成魚用力掙扎。
 
而揚竿的角度要讓手臂彎曲15度左右,配合刺的快准輕為後面的動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拍——帶
所謂的帶就是將魚帶出窩,因為無論是野釣還是水庫釣,一般都會打窩聚魚,所以在魚上鉤的時候,我們要避免因為魚在窩中掙扎造成其他的魚嚇跑了,要用一種引導的方法將上鉤的魚帶出窩子,而這個帶的操作發生在刺魚動作的短暫停頓一下之後,我們就順勢提竿將魚帶出窩了,這樣才能不影響後面的上魚。
 
在魚還沒有反應過來掙扎的時候就被帶出了窩子,操作起來也會輕鬆很多。拉鉤帶魚的動作也不能過激,否則會加深魚鉤的刺入從而鉤豁魚嘴,造成跑魚,還會驚了底下窩子裏的魚。
 
第三拍——稱
這個稱主要是自己的手感和經驗為主,通過稱的操作來感知魚的重量和大小,進而判斷下一步動作應該遛魚還是飛魚。比如說,根據稱的手感再結合釣竿的彎曲程度,感覺魚比較小,我們就可以選擇飛魚;如果感覺比較大,就要考慮遛魚或者其他的方法了。
 
第四拍——遛
遛魚應該是每個釣友在遇到大魚的時候都會做的一個動作,遛魚主要是就是要通過繃緊杆稍及線組或嗆水等方法消耗魚的體力,直至把它帶上岸,避免斷線、斷杆、跑魚的發生。
 
需要注意的是遛魚一定能夠要把握好力道,尤其是在釣竿的承受力不太好的時候,不能操之過急、用力過大,這樣都會增加魚疼痛而劇烈掙扎。我們要做到鬆弛有度,快速地將魚帶出水面,嗆水,杆稍上頂後移,順著水面帶到跟前,用抄網對準頭部抄魚。
 
第五拍——飛
在判斷魚不大,同時又在釣竿的承受範圍之內的時候,可以將魚與拉到距離水面10釐米、岸邊兩米時快速起竿飛魚入護。在競技釣中,飛魚能夠有效提高上魚速度。
 
當然,飛魚除了速度與技術的結合,還需要釣組的配合。在起竿之後,釣竿的彈性會將魚送到面前,此時空閒的手對準子線位置迎上護住子線,然後翻轉手掌托住子線,牽引魚至魚護內,使鉤柄部位對準卸魚線,同時拇指前推8字環,手掌下緣按壓子線,翻轉魚鉤而卸魚。
 
刺、帶、稱、遛、飛是一連串銜接緊湊的動作,做起來需要一氣呵成,才不會斷鉤斷線而跑魚。這些都需要大家自行琢磨領悟多加練習才能更好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