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竿操作四忌

新釣友經常出現的情況是上魚時總非常興奮和緊張,生怕魚兒跑掉,總想很快將魚弄上來,有時急了就用手抓線;有時提著釣竿就往岸邊退。釣友們總會叫:記得‘不要後退’、‘不要用手抓線’。這裏面到底有什麼原因?其實在垂釣時不論用手竿或活絡竿,都會產生一些問題,這裏一起來看看釣竿操作四忌:
 
釣竿圖片
 
急於想把魚弄上來
問題就出在“急上。魚在水中有很大 衝撞力,如果釣上大魚以後,不經遛乏是很難弄上來的。所以當大魚上鉤之後,要先記得如何將魚遛乏,使它失去抵抗的能力,由乏而僵,這時它會隨你擺佈,易於抄魚上岸。
 
上魚之後人不能往後退
前面提到的遛魚,就是需要在盡可能大的水面與魚周旋,以手竿為例,如一支5.4米長的竿,配齊竿給,竿、線共長10米左右,在這個範圍內進行遛魚,即便魚兒逃竄衝撞,仍有迴旋餘地。如果魚上鉤之後,人向岸邊後退,那麼這個遛魚的範圍就縮小了,不利於遛魚,很容易造成對拉局面,其後果可想而之。此外,人往後退,魚撞岸的機會就多了,許多釣友都體會過,魚撞岸最容易造成跑魚。所以當魚上鉤後,不論你使用什麼竿,不僅不能後退,還應儘量往水邊站,以擴大遛魚的水面,同時觀察魚的動向,及時採取相應的對策。
 
魚上鉤後手不可往竿尖方向上移
有的新手在魚上鉤之後,握竿的手便向竿的中間移動,這種操作法,有明顯的不足。魚竿的構造是上細下粗,當魚我咬鉤抬竿這後,釣竿隨即彎曲,越往下越粗,竿的拉力愈大,釣手正好利用魚竿這種由弱到強的通體拉力降服大魚。如果上魚時手往竿的中間移動,等於棄柄部強用力的粗節不用,僅靠細小的前半部來承擔魚的衝撞力,這時竿尖往往不堪負重而導致斷裂。再者手往上移,後面留著長柄,也不便操作。同時魚竿的長度就短了,這又縮小了遛魚的範圍,所以上魚後應雙手握住竿柄與魚周旋。 
 
上魚時手不可拽線
有些釣手在上大魚用手去提線,似乎覺得竿太軟,使不上勁,就用手去抓線,想靠這種勁將魚提上來。這種“硬拉”法是錯誤的,在一條釣線上,一頭是上鉤的魚,如果另一頭採用這用硬碰硬的方法,魚兒必跑無疑。尤其是尚未疲勞的魚,更不可用手去抓釣線。用釣竿去和魚鬥就不會出現上述情況,魚衝撞時釣竿會彎曲,硬拉碰上軟應,魚兒有力使不上,無法將鉤線抻斷。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上魚之後將竿迅速提起來,在遛魚時,竿尖也不能低垂,要使竿與水面呈450角,這時竿的彈力最好,要巧妙地運用竿的彈力將魚制服。
 
鎢合金漁墜圖片
 
不論釣竿技巧如何,漁墜的重要性還是不可忽略,目前大多數釣友使用的都是鎢合金漁墜子,高比重鎢合金漁墜、無公害、符合國際環保標準。比重大(>18g/cc),體積小,故抗強風,入水輕,下沉快,是傳統鉛墜很好的替代產品。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