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技巧之漁墜的選擇

什麼是漁墜呢?它有哪些用處?在垂釣時漁墜應如何選擇。
 
釣魚的漁墜又稱沉子、墜石、砣。它在垂釣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漁墜通常是用鉛製成,再裝一個鉤,通常用軟的材料覆蓋來吸引魚。然而近幾年來,鎢合金已越來越被用於做漁墜。以清潔金屬為原料生產的高比重鎢合金漁墜、無公害、符合國際環保標準。比重大(>18g/cc),體積小,故抗強風,入水輕,下沉快,是鉛墜很好的替代產品。
 
鎢合金漁墜圖
 
漁墜的作用有三:一,可以借助其重力將釣線拋人預定的水域之中,使餌鉤迅速沉人水底而不移動,(這是沉水釣的作用),或使魚線處丁繃緊狀態(這是浮水釣的作用);二,和浮漂相互搭配組合,以便調整浮溧;三,通過鉛墜的運動可以傳遞出魚兒吃鉤的資訊。
 
漁墜分很多種類,其形狀各異、大小也各不相同。常用的有:棗形、 橢圓形、梭形、圓筒形、球形等。還有通心與不通心之分。漁墜的選擇應根據垂釣水域不同、垂釣方法不同以及漂的浮力、線的粗細等因素綜合考慮,進而選擇出最佳形狀和大小適宜的墜子。
 
手竿墜,就是手竿垂釣時候用的漁墜,一般以棗形墜和自製的保險絲墜居多。棗形墜入水阻力小、下沉速度快,保險絲製作的鉛墜使用比較方便。漁墜安放的位置,通常縛在腦線上方,距魚鉤約3~4釐米處,即墜在上鉤在下。這種方法一般適合於懸錘底釣。如果是定點浮釣,就應採取墜上鉤的組合方式。
 
而使用的海竿墜又分為活墜和死墜兩種。活墜中間有一通孔,穿線後可沿主線自由滑動,適用於沉底釣,鉤在前、墜在後。死墜則相反,墜在前、鉤在後,適用於浮水釣和拋砣釣法。海竿墜的形狀通常以流線形、棗形和橢圓形為主,這幾種形狀的魚墜,入水阻力小,下沉快。橢圓形墜在水底穩定性較強,不容易移位,且不易掛底;流線型、棗形墜,甩線、收線都很好用,但是缺點是容易移動。
 
總之,魚墜的大小取決於漂的浮力和線的粗細,二者成正比關係,浮力越大、線越粗,則墜越重,反之亦然。一般而言漂的浮力與鉛墜的重量相等之時,此時漂的靈敏度處於最佳狀態。通常手竿墜重量多為1~5克。海竿墜重量多為15~50克。在實際垂釣中可以根據水域,竿、線、漂的使用配合進行相應的調整。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