鎢鉬分離—離子交換法除鉬工藝

离子交换法除钼工艺图片

在我國的以鎢為主的礦山中,鉬和鎢經常伴生在一起,因為鎢和鉬為相似元素,同屬元素週期表VIB族,性質相近,長期以來,國內外學者圍繞著鎢鉬分離進行了大量試驗和研究,終於發現鉬在水溶液中對硫的親和力大於鎢的這一特性,以此發展出如萃取法、沉澱法、離子交換法等工藝,這裡要介紹的是離子交換法除鉬工藝。

離子交換法是利用離子交換劑中的可交換基團與溶液中各種離子間的離子交換能力的不同來進行分離的一種方法,在我國廣泛用於提取APT作業。通常是利用強鹼性陰離子交換樹脂處理鎢酸納溶液,可同時起到除磷、坤、矽等雜質和轉型的作用,但對除一次交換對鉬基本沒有效果,所以除鉬作業一般為二次離子交換法。

離子交換法除鉬的主要原理是將含鉬的鎢酸鈉或鎢酸銨料液硫化後進行離子交換,由於樹脂功能團對MoO42-的親和力遠大於對WoO42-,鉬吸附在樹脂上,鎢進入交換後液中,從而實現鎢鉬分離,這種方法的缺點是需要用氧化劑處理、鎢損較高、化學品耗量大、週期較長。

近年來,國內外已有對離子交換工藝進行了大量研究,終於有了一些進展。1994年,中南礦冶學院學者提出了“離子交換一步分離磷、砷、矽、鉬制取純鎢酸銨的工藝”,其基本原理是將粗NaWO4溶液進行硫化處理,使MoO42-、AsO43-轉化為MoS42-、AsS43-,經過離子交換,將鎢鉬及大部分砷共吸附在樹脂上與P、Si分離,然後用銨的混合溶液解吸鎢獲得淨化的(NH4)2WO4溶液,再用鹼性次氯酸鈉溶液氧化解吸鉬、砷,使樹脂再生。採用該方法操作比較簡單,但樹脂交換容量較低,料液含鉬高時容易漏穿。由於是季銨基和MoO42-發生反應,同樣存在解吸困難、需要用氧化劑處理、鎢損較高等缺點,為了避免上述缺點,實踐中採用密實移動床吸附和流態化床解吸技術對該工藝的離子交換設備進行了改造,提高了樹脂的交換容量,改善瞭解吸效果,目前該技術已應用於工業生產。

微博
微信

 

 

微信公众号

 

鎢鉬視頻

2024年1月份贛州鎢協預測均價與下半月各大型鎢企長單報價。

 

鎢鉬音頻

龍年首周鎢價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