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熱法合成三氧化鎢

水熱法水熱法是19世紀中葉地質學家模擬自然界成礦作用而開始研究的。1900 年後科學家們建立了水熱合成理論,以後又開始轉向功能材料的研究。目前用水熱法已製備出百餘種晶體。水熱法又稱熱液法,屬液相化學法的範疇。是指在密封的壓力容器中,以水為溶劑,在高溫高壓的條件下進行的化學反應。水熱反應依據反應類型的不同可分為水熱氧化、水熱還原、水熱沉澱、水熱合成、水熱水解、水熱結晶等。其中水熱結晶用得最多。

主要步驟:
1. 將3.5g Na2WO4•2H20溶於20ml蒸餾水配成的水溶液;
2. 將此溶液通過氫型強酸離子交換樹脂柱生產水合鎢酸溶膠;
3. 用容積為70ml的玻璃桶接收滴下的溶膠,並不斷攪拌;
4. 在攪拌下,將4.84g檸檬酸加入所得溶膠中,攪拌均勻。

結論:
用檸檬酸作調控劑,水熱合成了正交相納米尺寸的WO3矩形片,產物結構與反應溫度有很大關係。X射線衍射結果表明,反應產物是WO3·H2O和少量的單斜相WO3(γ-WO3);隨反應溫度升高,產物發生以下轉變:WO3·H2O→WO3。掃描電鏡結果表明反應溫度下得到的產物均為矩形片狀結構。它們的比表面積相差不大,均在8~9 m2·g-1之間。通過調節檸檬酸與鎢酸的物質的量的比(nCit/nTA),可以控制產物的組成、形貌和比表面積。當nCitn/TA=0時,產物為 h-WO3和WO3·1/3H2O組成的混合物,形貌為納米棒;當nCit/nTA=0。5和nCit/nTA=1時,產物為γ-WO3,形貌為矩形片。在加入檸檬酸的情況下,產物的比表面積隨nCit/nTA增加而減小。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