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
分類:鎢的知識
-
發佈於:2016-01-05, 週二 19:33
-
作者 chunyan
-
點擊數:261
多種方式制取粗鎢酸鈉,在此簡述其中三種:
一、氫氧化鈉(NaOH)浸出法,NaOH浸出鎢精礦時,選用NaOH濃度為500g/L,160℃下浸出2h,錫石浸出率接近0,而黝錫浸出率接近45%;
二、蘇打高壓法,將浸出溫度控制在180~230℃,蘇打用量為理論量的2~3倍,溶液中鹼性較小,pH值為10.8,這種情況下錫石幾乎不與堿發生反應,全部進入渣中;
三、蘇打燒結法,蘇打燒結過程中,SnO2與蘇打反應程度不大。但是溶液中存在的過量的蘇打可與SnO2發生部分反應,生成錫酸鈉,在隨後的水浸過程中,錫酸鈉溶于水與鎢酸鈉共存。以上三種方法得到的粗鎢酸鈉溶液中都存在一定量的雜質錫,並且,錫的主要存在形式是錫酸鈉。
在鎢酸銨溶液蒸發結晶制取APT的過程中,控制適當的結晶率,可以使大部分雜質留在母液中。鎢酸銨溶液(AT)中錫是以
SnO3 2-形態存在的,與仲鎢酸銨中的鎢的存在形態一致,這導致結晶工序中無法除去錫。鎢酸銨溶液結晶過程中錫的行為,見下圖:

由圖可知,蒸發過程中錫為前期優先析出,可以認為結晶用的AT溶液與APT產品中的w(Sn)/w(WO3)是一致的。隨著鎢酸銨結晶率漸漸升高,APT中的w(Sn)/w(WO3)降低,且兩者變化不成正比關係。但當APT結晶率達到90%以後,即使結晶率持續升,w(Sn)/w(WO3)也將保持在1.0*10-6不變,也就是說,w(Sn)/w(WO3)達到了一個極值,即0級APT中錫的標準品質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