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
分類:鎢的知識
-
發佈於:2015-12-17, 週四 14:59
-
作者 yaqing
-
點擊數:298
經濟的發展促使各國在能源方面的探索愈來愈頻繁。新能源的發現和探索也將帶領人類走進壹個新的發展格局。核能作為壹種幹凈又經濟的現代能源可以被大規模地生產,然而也伴隨著壹系列的核廢料放射源汙染的問題。核反應堆工程中常見的放射源有α射線、β射線、γ射線、中子、質子、重氫核等它們都具有很強的放射性,會對人體造成危害。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放射性物質,比如裂變產物(FP)輻射和他們的衰變產物(衰變輻射)等。在這些放射源中,其中γ射線與中子對人體的危害可謂首屈壹指,因為二者的穿透力更強。它們除了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也會透過對周邊物體的輻照使原先無放射性的物體成為另壹種放射媒介。因此在核屏蔽設計時,屏蔽γ射線及中子應最先受到關註。
對於γ射線來說,其屏蔽物質的原子序數越高,屏蔽的效果就會越好,如鐵、鎢、鉛、貧鈾、混凝土、磚、離子水等。其中尤以鎢合金作為屏蔽材料為最佳。而對於中子而言,由於其散射截面會隨著元素的種類和中子能力而變化復雜,所以不是原子序數越高的物質對中子的屏蔽效果也能夠越大。相反的,原子序數小的元素,反而能通過彈性散射使中子輻射劑量大幅度減小。研究發現,10cm厚度的鎢合金材料對中子的屏蔽率可達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