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質合金球的生產融合了粉末冶金、精密壓制和高溫燒結等先進技術,每個環節均需嚴格把控,以確保產品具備高硬度、高耐磨性和抗腐蝕性等卓越性能。
硬質合金球的生產步驟如下:
原料準備 → 濕磨混合 → 乾燥制粒 → 成型壓制 → 高溫燒結 → 精密加工 → 品質檢測 → 包裝入庫
1. 原料準備與配方設計
核心原料:以碳化鎢(WC)、碳化鈦(TiC)等微米級金屬碳化物粉末為主,加入鈷(Co)、鎳(Ni)或鉬(Mo)等粘結劑。
配方設計:根據用途調整成分比例。例如,增加鈷含量可提升韌性,減少鈷則增強硬度和耐磨性。常見牌號如YG6(含6%鈷)、YG8(含8%鈷)等,分別適用於不同耐磨場景。
2. 濕磨與混合
濕磨工藝:將原料粉末與乙醇、水及有機粘結劑混合,在球磨機中研磨8-55小時。濕磨可突破幹磨的細微性極限,將粉末研磨至納米級,確保成分均勻分佈。
混合效果:最終形成均勻的懸浮液,為後續成型奠定基礎。
3. 乾燥與制粒
噴霧乾燥:將懸浮液泵入噴霧乾燥器,在熱氮氣作用下蒸發溶劑,得到尺寸均勻的顆粒狀粉末(直徑20-200微米)。
制粒目的:改善粉末流動性,便於後續壓制成型。
4. 成型壓制
冷等靜壓技術:將混合料裝入彈性橡膠球模,通過高壓壓制成型。該技術可確保球體密度均勻,減少內部缺陷。
毛坯球形成:壓制後得到初步成型的毛坯球,但此時球體較脆弱,需進一步處理。
5. 高溫燒結
真空燒結:將毛坯球置於1500℃真空爐中燒結13小時。高溫下,鈷等粘結劑熔化,與碳化鎢顆粒緊密結合,形成緻密結構。
性能提升:燒結後球體硬度≥90.5 HRA,密度約14.9g/cm³,耐磨性為傳統鋼珠的數十至上百倍。
6. 精密加工(可選)
研磨與拋光:對燒結後的球體進行磨球、初研、精研、拋光等工序,使用金剛石樹脂砂輪或綠碳化矽等磨料,逐步提升表面精度至鏡面效果。
精度控制:通過控制研磨盤轉速、壓力等參數,確保球體圓度,表面粗糙度。
7. 品質檢測與包裝
檢測項目:包括硬度、密度、圓度、表面粗糙度等,確保符合國際標準。
包裝入庫:檢測合格後,進行防潮包裝並入庫,準備發貨。
硬質合金供應商:中鎢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 中鎢智造:cn.ctia.group |
產品詳情:www.tungsten-carbide.com.cn | 鎢業新聞:www.ctia.com.cn |
電話:0592-5129595/5129696 | 鎢鉬百科:baike.ctia.com.cn |
郵箱:sales@chinatungsten.com | 鉬業新聞:news.molybdenum.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