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質合金球的生產技術有哪些?

硬質合金球的生產技術主要涉及粉末冶金工藝,結合高精度加工和熱處理技術,以下是主要的生產技術步驟和方法:

1. 原料準備與粉末製備:

原料選擇:硬質合金球主要由碳化鎢(WC)與鈷(Co)等粘結劑組成,有時加入碳化鈦(TiC)、碳化鉭(TaC)等以提高性能。

粉末混合:採用高能球磨機將碳化物粉末與粘結劑粉末混合,確保均勻性。混合過程中需控制細微性分佈,通常在納米或亞微米級。

造粒:通過噴霧乾燥等技術將混合粉末製成顆粒,便於後續成型。

中鎢智造硬質合金球圖片

2. 成型技術:

壓制成型:採用冷等靜壓(CIP)或模壓技術,將粉末壓制成球形坯料。冷等靜壓可確保坯料密度均勻,減少內部缺陷。

注射成型:對於複雜形狀或小尺寸球,可使用金屬注射成型(MIM)技術,將粉末與粘結劑混合後注射成型。

3. 燒結工藝:

真空燒結:在真空或低壓環境下進行高溫燒結(通常在1300-1500°C),使粉末顆粒結合並形成緻密的硬質合金結構。

熱等靜壓(HIP):燒結後通過熱等靜壓進一步消除內部孔隙,提高材料密度和強度。

氣氛控制:燒結過程中需嚴格控制氣氛(如氫氣或惰性氣體),以防止氧化和保證材料性能。

4. 精密加工:

磨削與拋光:燒結後的硬質合金球坯料需通過精密磨削和拋光,達到高圓度和表面光潔度要求。通常使用金剛石砂輪進行加工。

尺寸控制:採用高精度數控設備,確保球的直徑公差達到微米級。

中鎢智造硬質合金球圖片

5. 表面處理:

塗層技術:部分硬質合金球會施加PVD(物理氣相沉積)或CVD(化學氣相沉積)塗層,如TiN、TiAlN,以增強耐磨性和耐腐蝕性。

超精密拋光:通過化學機械拋光(CMP)進一步提高表面品質,降低摩擦係數。

6. 品質檢測:

尺寸與圓度檢測:使用高精度測量儀器(如鐳射測微儀、圓度儀)檢測球的尺寸精度和幾何形狀。

性能測試:包括硬度(HRA或HV)、密度、抗壓強度和顯微結構分析,確保產品符合標準。

無損檢測:通過超聲波或X射線檢測內部缺陷。

7. 工藝優化與創新:

納米技術:採用納米級粉末和先進的燒結技術(如SPS火花等離子燒結),提高材料的韌性和強度。

自動化生產:引入自動化生產線和機器人技術,提升生產效率和一致性。

綠色製造:優化工藝流程,減少能耗和廢棄物排放,如回收鈷和碳化鎢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