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熱失控分3個階段

鋰離子電池熱失控都是由於電池的生熱速率遠高於散熱速率,且熱量大量累積而未及時散發出去所引起的。從本質上而言,“熱失控”是一個能量正回饋迴圈過程:升高的溫度會導致系統變熱,系統變熱後溫度升高,又反過來讓系統變得更熱。

不嚴格的劃分,電池熱失控可以分為3個階段:

鋰離子電池熱失控過程圖

不同種類鋰電池熱失控反應動力學機制研究圖片

第1階段:電池內部熱失控階段

由於內部短路、外部加熱,或者電池自身在大電流充放電時自身發熱,使電池內部溫度升高到90℃~100℃左右,鋰鹽LiPF6開始分解;對於充電狀態的碳負極化學活性非常高,接近金屬鋰,在高溫下表面的SEI膜分解,嵌入石墨的鋰離子與電解液、黏結劑會發生反應,進一步把電池溫度推高到150℃,此溫度下又有新的劇烈放熱反應發生,例如電解質大量分解,生成PF5,PF5進一步催化有機溶劑發生分解反應等。

鋰電池圖片

第2階段:電池鼓包階段

當鋰離子電池溫度達到200℃以上時,正極材料分解,釋放出大量熱和氣體,持續升溫,到250-350℃時,嵌鋰態負極開始與電解液發生反應。

第3階段:電池爆炸失效階段

在反應發生過程中,充電態正極材料開始發生劇烈的分解反應,電解液也會隨之發生激烈的氧化反應,釋放出大量的熱量和氣體,造成鋰離子電池內部溫度和分壓驟升,最後引發電池燃燒爆炸。

若想有效提高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能,緩解其熱失控問題是極為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