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鎢鉬鉭固溶複合粉末如何強化金屬陶瓷

由硬質相和粘結相組成的碳化鈦(TiC)金屬陶瓷材料,因具有更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足夠的強度和韌性、高的耐熱性、良好的化學穩定性等特點,是現代高效高速切削可轉位刀具材料的最佳選擇。但其致命弱點是脆性大、韌性不足,並且硬質相與粘結相的匹配潤濕問題目前尚未得到解決。

碳化鎢(WC)、碳化鉬(Mo2C)、碳化鉭(TaC)同屬於過渡金屬碳化物,具有較高的硬度、熔點等特點。大量的研究表明,在金屬陶瓷中添加適量的碳化鎢,可改善粘結相對硬質相的潤濕性,另一方可使硬質相晶粒明顯細化,從而使合金的力學性能提高。而Mo或Mo2C可改善液相金屬粘結相對 TiC 顆粒的潤濕性,在完全潤濕的條件下,TiC 顆粒不出現聚集結晶,抑制了燒結時碳化物相晶粒的長大。在金屬陶瓷中添加TaC可以明顯的細化硬質相的顆粒,提高材料的耐磨性,抗氧化能力和熱導率,並且能夠提高金屬陶瓷的紅硬性和抗熱衝擊性能,從而提高金屬陶瓷刀具的斷續切削性能。

金屬陶瓷圖片

金屬碳化物的加入方法決定了金屬元素的分佈狀態。為了強化金屬陶瓷材料的性能,有學者製備出一種微納米碳化鎢/鉬/鉭固溶複合粉末,用於強化鈦金屬陶瓷,其過程如下:

(1)配料:稱取鎢粉850g、鉬粉420g、鉭粉420g以及石墨粉150g,並加入75g氧化鈰粉末;鎢粉、鉬粉、鉭粉以及石墨粉的純度>99.9%,平均粒徑為20~100μm;氧化鈰粉末的平均粒徑<20μm;

(2)高能球磨固相反應:將步驟(1)配得的原料與碳化鎢球一起裝入不銹鋼真空球磨罐進行高能球磨,球料比為10:1,球磨速度為300轉/min,球磨時間為36h,得到 (Mo,Ta)C 固溶體粉與W+C+(W,Mo,Ta)C混合粉末;

(3)熱化合反應:將步驟(2)得到的反應產物放入高溫氣氛爐中,在氮氫混合氣體氣氛下,於800℃條件下進行熱化合反應60min,得到平均粒徑100nm左右、分佈均勻的碳化鎢鉬鉭固溶複合粉末;反應完成後關閉氫氣,在氮氣保護下將得到的碳化鎢鉬鉭固溶複合粉末冷卻至室溫後,在氮氣保護下真空包裝。

製備得到的碳化鎢/鉬/鉭固溶複合粉末為微納米級且分佈均勻。試驗表明,將碳化鎢鉬鉭固溶複合粉添加進金屬陶瓷粉末中,除了上述金屬碳化物的分散強化、潤濕、晶粒細化的作用外,Mo、W、Ta 等金屬元素在燒結溫度下將向 TiC 顆粒均勻擴散,並取代 TiC 晶格中的 Ti,減少TiC 顆粒之間的接觸,防止它們發生聚集長大,使 TiC 基金屬陶瓷晶粒更細,組織更加均勻,對於金屬陶瓷整體性能的提高有顯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