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重組對我國稀土行業發展影響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召開組建大型稀土企業集團專題會議。會上提出,“下一步要順勢而為,重點支持六家企業分別牽頭推進兼並重組工作,組建大型稀土企業集團”。

稀土重組、六家合力究竟對我國稀土行業意味著什麼?

歡喜:老問題有了新希望

回憶起1986年開稀土礦的經曆,武漢工程大學教授池汝安感慨萬千。“我們當時還用池浸工藝,並不注意環境保護的問題。”池汝安告訴記者,當時開采稀土礦利潤高,但對環境影響大,亂采亂挖的情況也比較嚴重,而到現在,這樣的問題也仍然存在。

相較於我國原有的稀土量,專家預測,按照目前的開采速度,我國中重稀土儲量僅能維持30至50年。

鑒於此,池汝安認為,稀土重組貴在設置了開采“門檻”。“以往開采稀土很少考慮環境保護和資源的高效利用,即使只有50噸儲備的礦也能順利開采。兼並重組後,開采有了統一的施工標准,稀土礦儲備量要達到500噸才可以。”

對於此次兼並重組,池汝安還發現,各大集團之間有地域上的分工。“這樣,兼並重組能夠保證礦山開采的規模化、標准化、無汙染化,防止非法開采。而且大型企業如果能夠集中原地浸注工藝、堆浸工藝等先進開采技術,還可以提高稀土回收率,減少開采對山體的破壞。”池汝安說,“如果成功,將會對整個資源行業形成借鑒。”

擔憂:形成新的“窩裏鬥”

對於稀土重組,有人翹首以待,也有人心存擔憂。

“目前,兼並重組應當著力解決無序競爭的問題,使產業對技術進步有更積極的需求。”對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所研究員陳繼而言,兼並重組只有解決行業內部的同質無序競爭,促成共性技術的統一,才能稱之為有效。

對此,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科研工作者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透露,目前稀土企業“護食”現象嚴重,企業間存在技術壁壘。“每個企業都把自己的技術封鎖起來,其他企業不得不花時間精力去研發已有的技術。”

與此同時,該專家對重組能否有效消除這樣的技術壁壘表示質疑。“六家大型集團,一方面會形成技術壟斷;另一方面,相互間也可能形成新的技術壁壘。”

在他看來,如果六大集團之間產生新的“窩裏鬥”現象,“內耗”將不可避免,而這不利於我國稀土行業在國際競爭中保持技術優勢。

此外,兼並重組很可能降低技術創新效率。“很多新技術都是從中小企業產生的。中小企業相對靈活,開發、中試、產業化的步驟清晰,過程很快。但大企業對待新技術要准入、評估,一個合同要蓋幾個章,這得消磨多少耐力和精力啊!”該專家感慨。

未來:“不只是分山頭”

“現在的稀土市場還是很亂,我們很期待下一步的動作。”周勇告訴記者。

對此,池汝安認為,下一步的重組不能只注重山頭的采礦權分割,更應該考慮深層次問題,比如怎樣針對不同礦體內部複雜性問題跟蹤浸出液走向,怎樣防止水體汙染等。

“各集團不能只分山頭,更要有分工。”池汝安說,“特別是要在稀土的應用研發、器件制造方面分工,比如有集團專門研究激光應用,有集團專門做永磁體在新興電機中的應用等,以此推動國家稀土應用技術整體往前走。”

在陳繼看來,要使兼並重組對於推動產業進步有更深層次的意義,就需要國家把產學研結合起來,集中各集團的研發力量,消除技術封鎖。

對於此次重組,贛州稀土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賴兆添曾表示,贛州稀土集團牽頭江西稀土企業的整合思路是,組建的稀土集團將上遊礦業、中遊冶煉分離和下遊深加工整合到一起。

“就產業鏈而言,牽頭集團要特別注重產業鏈各環節利益的平衡和互補,使中小企業從"讓我重組"轉變為"我要重組"。”池汝安說。

除此之外,池汝安還強調,稀土技術應該由整合後的六大集團主導進行技術貿易,允許其承包國外的稀土礦業;同時,由於國內外均不缺乏輕稀土資源,我國應當在保護中重稀土資源的同時放開輕稀土貿易,珍惜過去幾代人開辟和建立的國際市場。


稀土供應商:中鎢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產品詳情查閱: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訂購電話:0592-5129696 傳真:0592-5129797
電子郵件: sales@chinatungsten.com
鎢鉬文庫:http://i.chinatungsten.com
鎢新聞、價格手機網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鉬新聞、鉬價格:http://news.molybdenum.com.cn

 

微信公众号

 

鎢鉬視頻

2024年1月份贛州鎢協預測均價與下半月各大型鎢企長單報價。

 

鎢鉬音頻

龍年首周鎢價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