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稀土之爭平靜背後暗藏玄機

再次炒作中日“稀土危機”,稱中日稀土之爭近年來趨於平靜,但背後卻暗藏玄機。由於日本企業過分依賴中國的現狀沒有改變, 日政府就此批評認為,日企“好了傷疤忘了疼,過分依賴中國缺乏危機感”。不過,日本產業界則希望中日關系能夠早日趨於穩定。

文章稱,中國2010年突然停止對日本出口的稀土,在日本已經成為中國風險的代表符號。而中國在東海上空劃設防空識別區、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的2013年底,卻並未出現稀土的話題。文章設問道:“稀土危機已經成為過去了嗎?”

由於添加極少量便可改變大幅改變東西的性質,所以稀土被稱作“產業維生素”。被廣泛應用於混合動力車、節能家電、發光二極管(LED)和智能手機等產品。

遭受禁運重創

文章回顧發生在2010年9月的中日撞船事件稱,2010年9月,在東海發生中國漁船與日本海上保安廳巡視船相撞事件為契機,中國使出了停止對日本稀土出口稀土的“外交牌”。對中國稀土的依存度高達近90%的日本突然陷入稀土短缺,產業界一片混亂。直到2011年夏季之前一直處於供給短缺的狀態,稀土價格一度飆升至20倍。

稀土價格高漲還激起了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在全球的稀土礦山開發熱潮。日本企業為了加緊實現采購渠道的多樣化,商社“雙日”從2013年秋季開始從澳大利亞進口稀土。豐田通商則預定本年度內在印度啟動稀土生產。

加速減少稀土使用量的技術開發、從國內廢棄設備的“都市礦山”中提取稀土的回收利用也出現擴大。2012年日本的稀土進口量與上一年相比幾乎減少了一半,價格也下滑至峰值時的5分之1。由於日本企業確保了稀土儲備,在中日關系冷卻的2013年底也避免了混亂局面的發生。

文章稱,如今業界普遍認為“禁運的最大受害者是中國自己”。突然停止供應不僅失去了國際社會的信任,另外受出口量減少影響,中國有100多家稀土企業被迫大幅減產和停產。而通過自救努力渡過難關的日本則顯得愈發強大。不過,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特任教授岡部撤特則指出“日本企業在稀土采購方面,只能被中國掐著脖子”。

文章認為,陷阱就隱藏於“稀土”這一統稱裏。雖然統稱為稀土,但是如果細分的話,則包括在全球被廣泛開采的7種輕稀土類和蘊藏量極少的10種重稀土,一共有17種。撞船事件發生後,日本企業確保了稀土替代采購地的主要為輕稀土類,而重稀土類仍然幾乎全部依賴中國出口。

作為重稀土的代表,鏑在提高混合動力車和純電動車搭載的高性能磁石的耐高溫性能方面不可或缺。雖然隨著技術的進步,每輛車的鏑使用量有所減少,但是如果純電動汽車不斷普及,總用量很難出現減少。


稀土供應商:中鎢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產品詳情查閱: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訂購電話:0592-5129696 傳真:0592-5129797
電子郵件: sales@chinatungsten.com
鎢鉬文庫:http://i.chinatungsten.com
鎢新聞、價格手機網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鉬新聞、鉬價格:http://news.molybdenum.com.cn

 

微信公众号

 

鎢鉬視頻

2024年1月份贛州鎢協預測均價與下半月各大型鎢企長單報價。

 

鎢鉬音頻

龍年首周鎢價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