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質合金球的微觀組織特性

硬質合金球通常是以難熔金屬碳化鎢(WC)為硬質相,以鐵族金屬(如鈷Co、鎳Ni等)為粘結相,通過粉末冶金工藝製備而成的高性能材料,常用於軸承、閥門、石油鑽井球齒或礦山工具等領域。其微觀組織特性對力學性能、耐磨性、耐腐蝕性等具有決定性影響,具體特性如下:

中鎢智造硬質合金球圖片

1. 兩相複合結構

硬質合金球的微觀組織由硬質相和粘結相組成,形成典型的兩相複合結構:

硬質相:以碳化鎢(WC)為主,呈多邊形或近球形顆粒。WC具有高硬度、高彈性模量和優異的耐磨性,是硬質合金球的主要承載相。

粘結相:以鈷(Co)為主,含量一般為5%-30%,形成連續或半連續的基體網路,包裹硬質相顆粒。鈷的硬度較低,但具有良好的韌性和延展性,通過塑性變形吸收衝擊能量,防止裂紋擴展。

2. 硬質相顆粒的分佈與形態

均勻性:理想情況下,WC顆粒應均勻分佈在鈷基體中,避免局部聚集或貧化。均勻分佈可確保應力均勻傳遞,減少應力集中導致的失效。

顆粒形狀:WC顆粒通常為多邊形,其棱角在燒結過程中可能被鈷基體部分包裹,形成“圓角化”結構,減少應力集中。

晶粒尺寸:WC晶粒尺寸對性能影響顯著。細晶粒可提高硬度和耐磨性,但可能降低韌性;粗晶粒可改善韌性,但耐磨性下降。通過控制燒結溫度和時間,可調控晶粒尺寸。

3. 粘結相的連續性與厚度

連續性:鈷基體應形成連續網路,完全包裹WC顆粒,確保裂紋擴展時通過鈷的塑性變形耗散能量。若鈷相不連續,裂紋可能直接穿過WC顆粒,導致脆性斷裂。

厚度控制:鈷層厚度需適中。過薄可能導致粘結不足,WC顆粒易脫落;過厚會降低整體硬度。

中鎢智造硬質合金球圖片

4. 孔隙與缺陷

孔隙率:硬質合金球應盡可能緻密,孔隙率通常低於0.5%。孔隙會成為裂紋萌生源,顯著降低強度和耐磨性。

缺陷類型:常見缺陷包括未燒結孔隙、鈷池(局部鈷富集)和碳化物異常長大。這些缺陷會破壞組織均勻性,導致性能波動。

5. 相界與介面結合

相界清晰度:WC與鈷的相界應清晰,無過度反應或雜質偏聚。清晰的相界可確保應力有效傳遞,避免介面弱化。

介面結合強度:WC與鈷之間需形成強冶金結合。通過優化燒結工藝(如液相燒結),可促進鈷對WC的潤濕,增強介面結合。

6. 殘餘應力與相變

殘餘應力:燒結過程中,WC與鈷的熱膨脹係數差異(WC為5.5×10⁻⁶/℃,Co為12.5×10⁻⁶/℃)會導致殘餘應力。殘餘壓應力可提高抗疲勞性能,但拉應力可能引發裂紋。

相變:在高溫燒結或使用過程中,WC可能發生分解(如WC → W₂C + C),導致硬度下降。通過控制燒結氣氛(如真空或氫氣)可抑制相變。

7. 添加劑的影響

晶粒生長抑制劑:如Cr₃C₂、VC等,可抑制WC晶粒異常長大,細化組織,提高硬度和韌性。

固溶強化元素:如Ti、Ta等,可部分溶解於WC或鈷中,形成固溶體,提高強度和耐熱性。

微觀組織與性能的關聯

硬度:主要取決於WC含量和晶粒尺寸。WC含量越高、晶粒越細,硬度越高。

韌性:與鈷含量和鈷層厚度正相關。鈷相連續且厚度適中時,韌性最佳。

耐磨性:受WC硬度和鈷相韌性共同影響。高硬度WC提供抗磨性,韌性鈷基體防止顆粒脫落。

 

微信公众号

 

鎢鉬視頻

2024年1月份贛州鎢協預測均價與下半月各大型鎢企長單報價。

 

鎢鉬音頻

龍年首周鎢價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