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質合金球晶體結構對其性能的影響

硬質合金球是以碳化鎢(WC)為主要硬質相,金屬鈷(Co)等為粘結相,通過粉末冶金工藝製成的球形製品。其晶體結構(涵蓋硬質相與粘結相的晶體類型、晶格參數、缺陷及介面結構等)對硬度、韌性、耐磨性、耐腐蝕性等性能起著決定性作用。

中鎢智造硬質合金球圖片

一、硬質相WC的晶體結構影響

WC作為鎢基硬質合金球的核心硬質相,其晶體結構特性對材料性能影響顯著。

1.晶體類型與鍵合特性

WC具有六方晶系(α-WC)結構,W-C鍵為強共價鍵與金屬鍵的混合。這種獨特的鍵合方式賦予WC高硬度(HV約2000-2500)和高熔點(2870℃),使其成為硬質合金球中理想的硬質承載相。不過,其六方結構也導致在切削方向上表現出各向異性。

2.晶格參數與缺陷

晶格畸變:當WC中存在晶格缺陷(如空位、位錯)或摻雜其他元素(如Cr、V)時,晶格參數會發生改變,進而影響電子雲分佈。例如,摻雜Cr的WC晶格收縮,硬度略有提升。

晶粒尺寸:依據Hall-Petch關係,晶粒細化可提高硬度,但過度細化會使韌性下降。在硬質合金球中,通常控制WC晶粒尺寸在0.2-5μm範圍,以平衡硬度與韌性。

3.相組成與穩定性

雙相結構:WC-Co硬質合金球中,WC可形成α-WC(六方)和β-WC(立方)兩相。β相在高溫下不穩定,易分解為α-WC和C,導致性能劣化。因此,控制β相含量是提高硬質合金球高溫穩定性的關鍵。

碳含量:碳含量不足會使WC中形成缺碳相(如η相,如Co₃W₃C),降低硬度和韌性;過量碳則可能形成游離石墨,削弱材料性能。

二、粘結相的晶體結構影響

在硬質合金球中,鈷(Co)是常用的粘結相,其晶體結構對材料的韌性等性能至關重要。

1.晶體類型與滑移系

Co常溫下為密排六方(HCP)結構,高溫下轉變為面心立方(FCC)。HCP結構滑移系較少,塑性變形能力有限;FCC結構滑移系多,高溫韌性更好。這使得Co基硬質合金球在高溫下仍能保持良好韌性。

2.晶粒尺寸與分佈

細小的粘結相晶粒可提高粘結強度,但過細可能導致脆性增加。通過控制Co的晶粒尺寸,能優化硬質合金球的韌性與硬度平衡。同時,粘結相分佈均勻性也極為關鍵,若Co偏聚或形成粗大晶粒,會降低硬質合金球的抗彎強度和耐磨性。

3.固溶強化與相變

固溶強化:在Co中溶解少量W、C等元素可形成固溶體,阻礙位錯運動,提高強度。例如,WC-Co中Co相溶解W後,硬度顯著提升。

相變硬化:Co在高溫下發生HCP→FCC相變,伴隨體積變化,可能產生殘餘應力,進一步強化材料。

中鎢智造硬質合金球圖片

三、硬質相與粘結相的介面結構影響

介面是應力傳遞和裂紋擴展的關鍵區域,其結構對硬質合金球的斷裂韌性影響重大。

1.介面結合強度

強介面結合(如化學鍵結合)可有效傳遞應力,提高抗彎強度;弱介面結合易導致裂紋沿介面擴展,降低韌性。例如,WC與Co的介面通過W原子擴散形成固溶層,增強了結合力。

2.介面相形成

在高溫燒結過程中,WC與Co可能反應生成介面相(如Co₃W₃C),其晶體結構與性能介於WC和Co之間,可調節介面應力分佈,提高韌性。

四、晶體結構對性能的綜合影響

1.硬度與韌性的平衡

高硬度要求硬質相晶粒細小、缺陷少、鍵合強;高韌性需要粘結相晶粒細小、分佈均勻且滑移系豐富。通過優化WC晶粒尺寸和Co含量,硬質合金球可實現硬度(HRA89-93)與抗彎強度的平衡。

2.耐磨性與耐腐蝕性

耐磨性主要取決於硬質相的硬度和粘結相的強度;耐腐蝕性則與粘結相的晶體結構(如FCC結構的材料通常更耐腐蝕)和介面密封性相關。在硬質合金球中,合理設計晶體結構可提升這兩方面的性能。

3.高溫性能

高溫下,粘結相的晶體結構穩定性(如Co的FCC相)和硬質相的抗氧化性共同決定硬質合金球的高溫硬度、強度和抗蠕變性能。

 

微信公众号

 

鎢鉬視頻

2024年1月份贛州鎢協預測均價與下半月各大型鎢企長單報價。

 

鎢鉬音頻

龍年首周鎢價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