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鎢礦磷酸分解法

目前,白鎢礦的分解方法主要有酸法、蘇打分解法和NaOH分解法和三類。

酸分解法主要用鹽酸來處理白鎢精礦,熱力學研究表明其反應趨勢很高。分解時,鎢生成鎢酸沉澱、鈣生成氯化鈣溶液,進而在分解完成後過濾分離提取鎢。但鹽酸分解時鎢酸呈黃色膠狀包裹在未分解的白鎢表面,容易導致分解不完全,而且鹽酸的酸腐蝕和揮發問題嚴重,工作環境惡劣,最終大量的剩餘鹽酸母液經石灰中和成CaCl2溶液而排放,目前國內已棄置不用。

白鎢礦磷酸分解法圖片

蘇打分解法是一種成熟的堿法工藝,既可以處理白鎢精礦也可以處理中礦,在國外廣泛應用。但由於蘇打分解的熱力學推動力較小,導致所需使用的試劑用量大、工作溫度高壓力大,而且蘇打分解時溶液濃度還不能太高,否則就會影響分解率,所以單位產能低、能耗高、有害鹽排放量大,但國內較少應用。

NaOH分解工藝過去主要用來處理黑鎢礦,渣含鎢一般可控制在1%以下。近年來,我國學者經過反復努力,通過增加堿用量和NaOH溶液濃度,已可在工業上用NaOH 分解白鎢礦。分解時白鎢礦中的鈣轉變為石灰Ca(OH)2進入渣相,鎢轉變為鎢 酸鈉Na2WO4。但與蘇打分解一樣,缺點也是堿用量大,而且低品位礦用量更大,造成大量有害鹽的排放和加工費用居高不下。同時現場操作還存在安全隱患。

那麼就沒有方法可用了嗎?那倒未必。近些年,中南大學趙中偉教授開發出一種新的磷酸分解法體系。可以克服上述方法中鹽酸的腐蝕和揮發問題。採用磷酸溶液來分解白鎢礦。與鹽酸相比,磷酸的腐蝕性較低,也沒有揮發的問題,與白鎢礦反應的熱力學趨勢也很高,且可與鎢形成可溶性的磷鎢雜多酸使得鎢進入到溶液中。

磷酸分解法的實驗過程:白鎢礦(含WO3  70.6%)1kg,與磷酸溶液固液比1∶10g/ml,磷酸溶液中P2O5 含量為20%,反應溫度90℃,反應時間4h。鎢浸出率為98.9%。通過濾渣的XRD圖表明磷主要以Ca(H2PO4)2•H2O的形式損失在濾渣中。該渣補入50g磷礦 (P2O5含量為25%)後,採用硫酸分解回收磷酸,濾渣經硫酸處理後主要轉變成CaSO4•2H2O,分析得產物中P2O5含量只有 0.6%,則磷進入溶液得到回收。濾液採用伯胺基陰離子交換樹脂吸附,鎢的吸附率為99.3%。在提取過程中磷以磷鎢雜多酸形式損失和夾帶損失總量為4.5%,母液補入所損耗的磷酸後返回浸礦。

在之後採用離子交換、溶劑萃取提取溶液中鎢時,鎢以磷鎢雜多酸的形式被吸附,溶液中剩餘的磷酸返回浸出使用,採用銨鹽沉澱法時也可通過嚴格控制NH4+的量,使得鎢以磷鎢雜多酸銨形式沉澱下來,溶液中剩餘的磷酸和少量的鎢返回浸出使用,簡化了操作,降低了成本。反應過後所剩的溶液基本都可以迴圈利用,不會產生污染,節省了資源和能源消耗。

 

 

微信公众号

 

鎢鉬視頻

2024年1月份贛州鎢協預測均價與下半月各大型鎢企長單報價。

 

鎢鉬音頻

龍年首周鎢價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