鎢價暴漲背後,供給端的因素有哪些?
- 詳細內容
- 分類:鎢的知識
- 發佈於:2025-10-13, 週一 17:33
- 作者 Zhenghua
- 點擊數:36
2025年,鎢礦供給端出現明顯收緊,主要由政策性配額控制與多重外部影響共同驅動。
2025年第一批鎢礦開採總量控制指標為 58,000 噸(按 WO₃ 65% 計),該指標由自然資源部下達(文件簽發日為 2025-04-03,相關分配表在 4 月中下旬公開)。與 2024 年第一批指標相比,本次配額減少 4,000 噸,降幅約 6.45%;且配額分配向資源規模較大的礦山和優勢產區傾斜,公開分配顯示 江西、湖南、河南等位列前三(江西 21,300 噸、湖南 15,530 噸、河南 7,050 噸)。
在此政策基調下,市場與產業鏈反應快速。據中鎢線上資料,2025 年上半年65%黑鎢精礦均價約為 15.2 萬元/噸,同比增長12.8%,反映出上游供給收緊帶來的價格支撐。

除配額收緊外,供給端的結構性壓力還來自環保與能耗約束、資源品位下降及資源枯竭帶來的採掘成本上升。環保督查與地方整治導致部分中小礦山停產或限產,行業調研顯示中小礦山受影響尤甚;同時,長期地質勘探資料顯示國內部分產區礦石品位呈下降趨勢,勘探年報和行業資料表明過去十餘年內平均品位有所下降,這使得單位金屬成本上升。能源與物流成本上行也對冶煉與運輸環節形成推升壓力(中鎢線上跟蹤調查發現,行業回饋期內多有運輸和電力成本上升的報告,具體幅度以企業/區域統計為准)。
市場行為上,因對未來供應的不確定性,部分生產商與貿易商採取了鎖價、長單簽訂或適度囤貨策略,短期內進一步減少了現貨流通量,強化了價格上行的預期。
據海關總署資料,2025年1-8月份,中國進口鎢礦砂及其精礦1.16萬噸,同比增長74.56%。進口資料的增長側面回饋了國內供求失衡形勢。

綜合來看,2025年供給端收緊既有明確的政策性因素(國家開採總量控制與配額下放),也受環保監管、成本上升與市場策略共同驅動。短期內(至 2026年一季度前後)若政策與監管保持當前節奏而新增產能無法快速釋放,供給偏緊的格局預計仍將延續並支撐價格中樞上移;但後續走勢仍取決於各省配額執行、企業複產進度、海外資源釋放與我國進口情況、以及下游需求的實際彈性與庫存調節能力。
| 鎢產品供應商:中鎢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 中鎢智造:cn.ctia.group |
| 產品詳情:cn.chinatungsten.com | 鎢業新聞:www.ctia.com.cn |
| 電話:0592-5129595/5129696 | 鎢鉬百科:baike.ctia.com.cn |
| 郵箱:sales@chinatungsten.com | 鉬業新聞:news.molybdenum.com.cn |



sales@chinatungst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