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案的教訓對中國來說彌足深刻
- 詳細內容
- 分類:稀土知識新聞價格
- 發佈於:2014-03-28, 週五 14:32
- 作者 HJF
- 點擊數:259
日內瓦時間3月26日,世界貿易組織(WTO)公布了美國、歐盟、日本訴中國稀土、鎢、鉬相關產品出口管理措施案的專家組報告,裁定中方涉案產品的出口管理措施違反了WTO的相關規定。這個裁定是繼“九種原材料案”之後,中國稀土等產品出口限制再度被WTO裁決違規。雖然在60天之內中國可就此提出上訴,但正如法律界人士所言“完全推倒專家組報告結論的勝算不大”。
大體上,中國是從2010年起開始限制稀土產品的出口。當時,在中日兩國的外交摩擦中,中國以減少對日出口稀土為切口,開始在國內整頓稀土出口的亂象,整合稀土資源,著手處理無序開采稀土所造成的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
稀土是公認的戰略性物質,越是科技發達的國家,對其需要量就越大。在2010年之前的一段時間內,中國的稀土出口壟斷了世界稀土市場90%以上的份額,當然也就決定了世界稀土市場的行情。彼一時期,雖然國內稀土開采和出口企業之間無序競爭的“內戰”,導致其在稀土價格的“外戰”方面並不占優,但總體而言,世界市場的稀土價格是由中國企業之間的競爭所決定的。
2010年後,因中國限制出口,而致次年世界稀土市場部分價格的漲幅一度高達500%。但是,由於稀土價格畸高,美日等國開始在其他國家買入稀土礦產直接開采,其他一些國家也趁機開發稀土資源,由此導致世界稀土市場行情大跌。去年,世界稀土市場價格持續走低,較2011年的最高點下降了60%。如此低的價格,甚至成了昔日壟斷世界稀土市場價格的中國企業重新占據市場的高門檻。
上述WTO專家組報告認為,中國對稀土、鎢、鉬相關產品采取的出口關稅、出口配額管理措施以及對稀土、鉬出口企業規定的出口業績和注冊資本等要求不符合WTO的相關規定。報告依據調查的證據指出,中國對稀土采取的出口限制措施不僅未能證明與保護自然資源有關,同時也並未與國內限制生產或消費的措施一同實施。
如果報告所述不假,那麼,毫無疑問,中國在2010年采取的限制稀土出口至美日等國的措施,就既沒有達到提高在世界稀土市場話語權的目的,同時也沒有達到借此整頓國內稀土生產亂象和出口無序競爭的目標。更重要的還在於,正如相關人士所說,稀土案的後續效應是中國現行的出口管理制度難以為繼。
根據最新的《2014年出口許可證管理貨物目錄》,中國目前實行的出口配額許可證管理的貨物有22種,實行出口配額招標的有4種。在“九種原材料案”的裁決執行之後,中國已經被迫取消了九種原材料的出口配額措施。所以,如果此次稀土案裁決被執行的話,那麼中國就將告別有色金屬領域的配額時代。這無疑是對中國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實施的出口配額管理制度的一個顛覆性改變。
稀土案的如此結局,也許可以促使人們認真思考,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貿易環境中,尤其是在中國已經成為按易貨量計算的世界第一貿易大國的情況下,中國究竟是實行WTO所認可及規定的貿易通例對自己有利,還是堅持原來的做法對自己有利。中國加入WTO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借助其規則的沖力,來沖擊國內一些被利益固化了的不合理的生產和出口制度。這裏所謂不合理,首先不是對國外貿易者的不合理,而更主要的是對中國國內市場主體的不公平。
因此,借助WTO的沖力順勢而為,改變國內一些只能導致雙輸的不合理制度,這其實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稀土供應商:中鎢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產品詳情查閱: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訂購電話:0592-5129696 傳真:0592-5129797
電子郵件: sales@chinatungsten.com
鎢鉬文庫:http://i.chinatungsten.com
鎢新聞、價格手機網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鉬新聞、鉬價格:http://news.molybdenu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