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水點死魚事件,牽出稀土偷采案
- 詳細內容
- 分類:稀土知識新聞價格
- 發佈於:2014-03-07, 週五 14:13
- 作者 HJF
- 點擊數:289
“大灣村村民打電話來說我們取水點附近有很多死魚,可能是水被汙染了。”2月26日11時40分,臺山市利成鄉鎮供水有限公司鬥山供水廠廠長陳友紅正在食堂吃飯,突然接到水廠水質科陳科長電話,趕緊放下飯碗往水廠奔去。陳友紅趕回水廠拿上工具,與陳科長一起前往取水點檢查,結果真的發現了大量死魚。取水點附近大量死魚讓陳友紅第一次啟動了應急處理程序,也讓鬥山鎮政府第一次啟動了公共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隨後有關人員進行了溯源調查,發現死魚的原因是附近一深山坳裏有人偷采稀土礦的廢水汙染,由此揭開了一個藏身金坑山深處的非法采礦點。
發現:取水點旁魚塘大量死魚
鬥山供水廠位於大灣村附近的取水點一共有三個,陳友紅和陳科長從下遊往上遊水源逐一進行了檢查。在第一個取水點,水質清澈,沒有發現死魚;第二個取水點附近水質仍無恙,有幾條小魚漂浮在水面;到了第三個取水點(蓮洲取水點)附近,水面上已經漂浮著很多魚了。
“有七八條大鯉魚在那裏漂著,已經奄奄一息,我們意識到可能是水被汙染了。”憑借以前培訓所學的知識和多年的工作經驗,陳友紅和水質科科長都判斷附近的水很可能是受到了化學性汙染。“由於附近沒有工廠,水質也是清澈的,基本可以判斷不是工業汙染;同時水沒有明顯的氣味,基本可以判斷不是農藥汙染;那最可能的就是化學性汙染。”
有了這個的初步判斷,陳友紅立即向公司總經理進行了匯報。“公司指示我們,立即啟動《突發性異常水質應急處理程序》,並將情況通報給鬥山鎮人民政府以及上級職能部門。”前天上午,陳友紅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仍然顯得心有餘悸,並稱這是他參加工作15年來第一次真正應對應急處理。根據水廠的程序,立即停止了鬥山水廠的供水,同時檢修班組立即切斷了該取水點水源進入水廠的閘門,防止受汙染的水再進入水廠。
據記者在現場觀察,蓮洲取水點上
遊有兩個水塘,往上約2公裏就是響水潭水庫,那裏則是這個取水點的水源頭。據臺山市環保局一位人士分析,幸好在該取水點上遊有兩個水塘,裏面的魚成為了試水者。“如果不是出現了死魚,很可能不會那麼快發現水被汙染了,那後果可能會嚴重得多。”該人士分析。
應急:市委書記批示保居民飲水
13時30分,分管食品安全的鬥山鎮黨委委員、副鎮長陳洪亦接到了陳友紅的電話,立即將情況向主要領導進行了匯報。由於該取水點是自來水鬥山供水廠和大灣、中禮、西喬等三個村委會7000多人的自來水取水點,影響範圍大,鬥山鎮決定立即啟動公共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采取措施進行處置,並將事件信息上報給了臺山市政府。臺山市委書記謝伯欣、市長張磊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第一時間作出批示,要求確保群眾用水安全,並要求市消防部門配合,保障群眾生活用水。臺山市副市長陳翠芹立即帶領市環保、衛監等職能部門到鬥山鎮召開協調會,提出具體的應急處置意見,要盡最大的努力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這次事件來得突然,我們都按照應急預案來做。”陳洪亦作為分管領導,當天下午具體負責應急處理。第一步,停止鬥山水廠對鬥山供水,協調田頭供水廠向鬥山供水。為解決由於水壓較低高層無法供給的問題,在圩鎮設立18個供水點,方便高層居民用水。停止大灣、中禮、西喬三個村委會自來水在蓮洲河取水,村民改用井水,並對各個村井水進行化驗,同時安排消防車到上述地區定時提供生活用水。同時,鎮裏立刻組織召開相關村委會書記、主任會議,通報汙染情況和處理措施,要求村委會迅速向群眾通報說明情況,安撫群眾不安情緒。
與此同時,自來水公司的技術人員與環保部門的技術人員也紛紛趕到了現場,進行抽樣和初檢。初步檢測結果顯示,現場的水酸性嚴重偏大,PH值只有3.8。現場的環保部門技術人員立即指導鎮裏采取一些針對性的措施:用石灰來中和水的酸性,同時從水庫放水沖淡,並將水樣送往省裏進行進一步檢測。“省廳檢測後告訴我們說沒有檢出重金屬超標,讓我們放心了許多。”陳友紅告訴記者,他最擔心的就是重金屬超標。根據檢測,現場受汙染的水主要是氨氮和氯化物值比較高。
追查:深山坳發現非法采礦點
黃煥輝是臺山市環保局的總工程師,事發當天接到鬥山鎮的情況反映之後,第一時間帶隊到達了現場,指導鎮政府進行處理。據他回憶,到達現場指導鎮政府對現場進行初步處理後,他就沿著取水點往上遊尋找汙染源。“根據當地群眾的介紹,附近沒有工廠,我們就懷疑在上遊某個地方存在偷開礦的情況。後來驗證了這個設想。”
黃煥輝沿著流水的水渠一路往上,仔細觀察著變化,終於在一個山腳發現了另一個水的來源。“原本應該水都是從水庫那邊流過來的,但是在另外一邊我發現也有水流了過來,於是就沿著那條水源走,一直走到了一個深山坳。”在那裏,黃煥輝找到了答案。出現在他眼前的是一片被挖空了山坳,中間是連在一起的廢水池,池中的水都是混濁的,還散發著大量的氨氣味。多年的經驗告訴他,那裏正是一個非法采礦點,只是已經人去屋空。此時,已是17時30分,也就是說他已經走了3個小時,該處距離取水點直線距離2公裏左右。黃煥輝沿著原路返回取水點後,再向村民了解非法采礦點的位置時,從村民口中得知,平時村民都極少去那個偏僻的地方,只是在晚上的時後會看到那裏仿佛有燈光。後來國土、公安部門到現場搜查後,發現大量開采稀土用的設備和藥品,基本確定是非法開采稀土的采礦點。
現場:整個山體被鑽滿孔眼
前天中午,在鬥山鎮相關人員的指引下,記者驅車前往采礦點。記者沿著一條嶄新的山路往裏走,約7公裏才到達目的地。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條路就是偷采礦的人開的,以前沒有。“開這條路的工程量起碼要兩三個月,所以我們估計裏面采礦至少在半年以上了。”沿著山路進去,翻過兩個山頭,才到了一座高山山腰,記者留意到,這座山的山腰處有很多孔眼,整齊地沿山體而生。
繼續往裏走,一片已經沒有植被的空曠的山坳出現在眼前。記者一下車,一股化肥的氣味撲鼻而來。幾個高的平臺上還有搭過棚子留下的竹竿,一個矮些的平臺上還有一個棚子,裏面兩口大鍋的灶臺,說明這裏曾經有過很多人吃飯幹活。山坳中間的地方,有3個大水池,鎮政府請來的工人們正在往裏面撒石灰,場面甚是壯觀。據鬥山鎮政府的人員介紹,截至記者采訪時,該鎮已經購買了30噸石灰用於中和水的酸性。
據記者目測,3個水池的總面積大概有500平方米。邊上還有一大塊黃土堆,有幾個工人正在將裏面的一些白色物質裝袋封存。現場一位環保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工人們正在搬運的就是碳酸氫氨,估計是采礦者臨走前將包裝袋弄壞後填埋的。“碳酸氫氨本身是一種農業用化肥,少量使用對土地有好處,過量使用就會嚴重破壞水土,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截至前天記者采訪時,工人們已經從現場挖出碳酸氫氨超過400袋約合20000斤。
沿著山體往上,有密布的塑料管一直鋪到山頂,而山頂上還有一個大池子。“據我們了解的情況,這些人(偷采礦者)就是通過沖擊鑽在山上和沿山腳打孔後,往山上的孔洞注入化學藥品,稀土便會從山腳的孔洞流出。這種方法開采稀土比老式開挖山體的方法危害更大,山體通體被灌注腐蝕性很強的化學藥品,稀土從千瘡百孔的山體中流出,內部變得稀松,極易引起泥石流和山體垮塌的災害。”一位國土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采用這種方式偷采稀土的情況在鬥山鎮還是第一次發生。
進展:鬥山水廠已恢複供水
根據鬥山鎮政府的正式通報,在發現了非法采礦點之後,鎮裏和各職能部門已經全力做好了相關措施。
包括在盜采現場蓄壩,將山上現場滲出液截留,並投加石灰進行中和處理;同時在山溝末端出王山腳築壩,分兩級進行中和處理;此外,水務局開閘放水沖渠,稀釋鬥山自來水廠取水口上遊水體。而自來水公司方面也加強了對河段相關斷面的水質監測。2月28日15時30分,監測結果表明取水口水質達到飲用水源水質標准,決定從當天21時30分恢複鬥山供水廠的取水和向鬥山的供水。
案情:案件正在緊張偵查中
究竟是什麼人能夠在這樣的荒山之中開辟一條7公裏的山路,並能在裏面開采稀土礦呢?記者采訪過程中,多位政府部門人員都表示,案件中必須有人具備勘探知識且具有開采的技術,同時還很可能有當地人協助。案件發生後公安機關已經立案偵查,並且從現場查獲了大量用於開采稀土的草酸等化學藥物以及發電機等器材。據可靠消息證實,公安機關已經根據線索,掌握了部分嫌疑對象的情況,並抓獲了部分嫌疑人。
昨天下午,記者就該案件向臺山市公安局了解情況時,該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案件案情重大,市有關領導也非常重視,市公安局已經抽調精幹警力全力偵辦。至於案件的最新進展,該人員表示確實已經有了相關線索,但由於還在偵辦階段,不方便透露具體的情況。
記者昨天也從臺山市環保局了解到,目前該局已經從省裏請到了鑒定機構,准備對該偷采礦點采礦造成的環境損壞進行鑒定和評估,但環境破壞的評估需要較長時間,預計需要兩個月才能全部完成。臺山市國土資源局也表示,已經請上級機構前往現場進行監測和評估偷采礦的損失,並配合公安機關做好相關工作。
1、長期非法采礦,竟未被發現? 回應:地點太偏僻,巡查未發現
對於非法采礦點的存在,臺山市國土局執法監察大隊一位負責人表示,此前該大隊和鬥山鎮國土所的常規巡查中一直都沒有發現這個采礦點的存在,主要是那個地方太偏僻了。而對於有市民關心的國土部門是否知道該處有稀土的問題,其表示臺山市國土部門根本沒有勘探稀土礦的技術力量,也不了解礦產分布的情況,因此此前也並不知道該處有稀土礦。
2、取水點水質安全,該如何保證? 從田頭供水到鬥山
此次發現取水點被汙染,從現場看一是取水點的位置距離水庫較遠,二是飲水渠都是露天的,容易被汙染。對此,鬥山鎮黨委委員、副鎮長表示,已經向自來水公司提出整改建議。一是盡快改變鬥山供水方式,即從田頭供水往鬥山;二是在目前還無法從田頭供水的情況下,將取水點上移至水庫,並將飲水管渠進行密封或者增加防護措施。鬥山供水廠廠長陳友紅也向記者透露,目前田頭供水廠項目已經啟動,根據計劃以後也是從田頭向鬥山供水,逐步停止使用在鬥山的幾個取水點。而對於取水點上移的問題,他也將積極向上級反映。
為何盜采這麼久未出現死魚現象?
采礦點的水一般情形下不會流到取水點
從采礦點的情況看,采礦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但此前卻沒有發生死魚的情況,是什麼原因呢?日前,臺山市環保局總工程師黃煥輝向記者分析了這一奇怪現象。
首先,就是采礦點本身並不在取水點所在的蓮洲河水系上,而是有一條山溝可以和蓮洲河相連接,且采礦點所在處是山坳,地勢較低,所以平時采礦點的汙水不會流向蓮洲河取水點。在google地圖前,黃煥輝向記者指出取水點上遊的豬乸潭水庫,平時都只有一條蓮洲河渠往取水點放水,而防洪水閘是關閉的,因此不會出現蓮洲河水倒灌連接到采礦點處的情況。而就在事發前幾天,上遊水庫剛剛進行了一次開閘泄洪,蓮洲河水出現倒流,結果使得采礦點汙水和取水點的水出現了交匯,隨後汙水流入了蓮洲河。
“如果不是開閘泄洪,可能還不會出現渠水倒流,也不會發生死魚的情況,那就還不會發現這個偷采礦點。”黃煥輝表示,從整個情況來看,這次死魚事件是一個偶然事件,由於這個事件發現了非法采礦,所以避免了更大規模、更惡劣的汙染事件。“如果一直沒有發現,到了夏天,暴雨來襲加上上遊泄洪,就會有更大量的采礦點的藥物和汙水進入河流和取水點,後果不堪設想。”
附近村曾有人偷賣稀土泥
2013年6月,就有大灣村村民向媒體反映,屬於該村的富含稀土的土地被劃給了沖蔞鎮,隨後當地村民以挖魚塘的名義進行“非法挖泥”,獲利超過9000萬元。村民稱,位於鬥山鎮大灣村旁邊的一個名叫“燈盞地”的小山,原本一直屬於大灣村。1992年,沖蔞鎮勘探了該處,發現有稀土礦,於是就企圖開采,後來被大灣的村民發現後制止了,當時雖然經過鬥山鎮國土所與沖蔞鎮方面進行協商,但一直沒有妥善解決,這件事就擱置下來了。到了1998年,土地就被劃撥給了沖蔞鎮,後沖蔞方面的一些村民就大肆偷采稀土泥。
該事件曾一度引起臺山市國土部門的重視,兩鎮國土部門也都因此進行了調查和協調。而記者查詢百度地圖發現,此次發生偷采礦的地方恰恰也位於大灣村委會,也是和沖蔞交接的地方,和“燈盞地”距離很近,只有不到2公裏。
稀土供應商:中鎢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產品詳情查閱: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訂購電話:0592-5129696 傳真:0592-5129797
電子郵件: sales@chinatungsten.com
鎢鉬文庫:http://i.chinatungsten.com
鎢新聞、價格手機網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鉬新聞、鉬價格:http://news.molybdenu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