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祭出稀土制裁大招:日驚呼被中國掐住軟肋
- 詳細內容
- 分類:稀土知識新聞價格
- 發佈於:2014-02-08, 週六 10:26
- 作者 HJF
- 點擊數:360
據報道,借著中日釣魚島海域撞船事件,中國打出外交牌,切斷了向日本的稀土出口。由於接近90%的稀土需求依賴中國供應,日本立時出現短缺,產業界陷入極大混亂。稀土供應短缺問題一直持續到2011年夏天,價格也一度飆升數倍。
在利益的驅動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都掀起了開發稀土的熱潮。日本企業也加快推進采購渠道的多元化。雙日公司於2013年秋天開始從澳大利亞進口稀土。豐田通商公司也計劃2014年在印度生產稀土。
報道稱,通過自身努力克服危機的日本似乎表現得越來越強大。不過,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特任教授岡部徹指出:“日本企業采購稀土時被中國掐住軟肋的狀況依舊沒有改變。”
報道認為,誤區在於“稀土”這一總稱上。雖然總體上都叫“稀土”,但細分起來,可以分為輕稀土和重稀土,前者在世界上可以廣泛開采到,後者存量很少,是名副其實的“稀土”,兩者加起來總共17種。撞船事件後,日本從全世界找到代替中國的采購渠道主要是輕稀土類。同樣被稱為稀土的重稀土類仍舊幾乎全部依賴中國。
報道指出,重稀土類的代表是“鏑”。搭載在混合動力車和電動汽車上的高性能磁鐵,要想耐高溫,就離不開“鏑”。通過提升技術,雖然可以減少每輛車的使用量,但隨著電動車的普及,總量將很難減少。
在開拓中國以外重稀土市場方面,住友商事公司准備從哈薩克斯坦進口,但還沒有出過貨。如果中國因某種理由中斷出口的話,日本根本無法確保穩定的供應。
報道稱,輕稀土類也有一定風險。玻璃研磨需使用“鈰”,因中國在撞船事件後禁止出口“鈰”,日本曾普及了替代的研磨方法,使用量也大幅減少。但是,從輕稀土類礦山開采出來的混合物中,約有一半是“鈰”。如果開采商根據出產最多的“鈰”的銷量而減少生產計劃,那麼從同一座礦山出產的高性能磁鐵原料“釹”、光學鏡片原料“鑭”的流通量也會減少。
政府相關人士說:“俗話說,好了傷疤忘了痛。依賴中國的危機感已經淡薄。希望借著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的契機,再一次敲響警鐘。”
日本政府16日宣布與印度正式建立“稀土同盟”。事實上不止印度,日本還在世界各地、特別是中國周邊積極“找礦”,並繼續攻擊中國“管控稀土出口”政策。一些分析觀點指出,日本對中國的指責反映了其在稀土問題上超出一般貿易層面的利害關系,而對於中國來說,這恰恰說明了稀土市場的國內管控“有其必要的理由”。
日印兩國政府16日在東京簽署了一份印度向日本出口稀土的備忘錄,標志著兩國在稀土合作方面邁出實質步伐。《日本經濟新聞》17日稱,豐田通商與印度核能廳的子公司等組建了合資公司,將從明年春季開始生產和出口稀土。如果日印聯合組建的稀土工廠滿負荷運轉,每年可向日本出口4000噸鑭、鈰和釹等稀土產品,可滿足日本每年稀土需求的約15%。此前根據日本《產經新聞》的報道,印方允諾為日本提供稀土供應的重要前提是後者提供核能技術,日方以“核能換稀土”,最終確保了印方的供應。
由於去年中國出口稀土配額大幅削減,以及中日政治關系近期緊張等因素,日本加快尋找外部稀土供應者,試圖在稀土進口上“擺脫對中國的依賴”。路透社稱,中國周邊的蒙古、哈薩克斯坦、越南等國是日本的主要目標。本月10日,日本宣布,向哈薩克斯坦等國提供7億美元項目援助,而後者則允諾在稀土方面對日本提供出口方便;日本和越南的稀土聯合開發也取得相應進展,今年6月,兩國在河內設立了稀土研究技術合作中心。
日本經濟產業省介紹稱,2011年日本進口的稀土中約有90%來自中國,目前這一依賴比重已降到70%。日本經濟產業相枝野幸男本月12日表示,預計從明年下半年起,日本可從中國以外的市場,確保相當於國內需求量五成左右的稀土。
在滿足國內稀土需求方面,日本不僅廣泛“尋求外援”,還努力挖掘內部資源。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東京大學等機構組成的研究小組今年6月在小笠原群島周邊的海底發現了很可能含有大量稀土的淤泥。有分析認為這一區域的海底礦床稀土蘊藏量大約680萬噸,可為日本提供超過200年的稀土供應。
另外,日立、本田今年均宣布已開發出降低稀土使用量,或可進行稀土回收利用的新型發動機和電池。《日本經濟新聞》稱,提高稀土利用率將有助於日本改善稀土嚴重依賴中國進口的狀況。但是,由於新技術應用工業商品化的時間依然較遠,因此目前還不能擺脫大量進口稀土的原料獲得模式。
美國《商業周刊》16日報道指出,中國控制稀土出口“激怒日本”,日本對內對外制造輿論,稱中國對稀土的管控“損人不利己”。此前《日本經濟新聞》、《產經新聞》等日媒多次指責中國將稀土作為牽制日本的外交牌使用。這些媒體認為,中國對稀土市場的“操控”導致需求銳減和市場價格暴跌。
對此,法國《觀察家報》分析說,日本對於中國稀土政策的敏感程度“顯然表明了自己在該問題上重大的利害關系”,中日在稀土問題上的糾紛不是簡單的貿易問題,它體現了東亞兩強“在戰略資源上的競爭”。
對於中國現在的稀土政策,澳大利亞《新移民者報》16日發表觀點稱,中國對國內稀土資源進行合理整頓開發,完全屬於“合理的自身權限”。而一些日本分析人士也認為,稀土作為高科技時代必不可少的資源,中國采取適當措施對稀土出口進行管理,防止惡性低價競爭,本無可厚非。更何況,中國在稀土開采上確實存在著破壞環境的現狀,非常有必要關閉不具備資質的中小企業進行整頓。當中國對開采、加工稀土的企業進行規範後,中國對世界稀土市場的影響力,只會比今天更強。
稀土供應商:中鎢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產品詳情查閱: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訂購電話:0592-5129696 傳真:0592-5129797
電子郵件: sales@chinatungsten.com
鎢鉬文庫:http://i.chinatungsten.com
鎢新聞、價格手機網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鉬新聞、鉬價格:http://news.molybdenu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