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委將到湖南、福建等省份進行稀土整冶核查
- 詳細內容
- 分類:稀土知識新聞價格
- 發佈於:2014-01-09, 週四 12:00
- 作者 HJF
- 點擊數:319
亂象叢生的國內稀土行業在曆經數年整治後再度迎來一記組合拳,這個行業也正面臨著新一輪的洗牌大潮。
來自國土資源部官方網站1月7日披露的文件顯示,近期,由工信部、公安部、國土資源部、國家稅務總局等八個部委聯合組成的“打擊稀土違法違規行為專項行動”檢查組已對廣東省稀土企業進行了抽查。
此次專項行動檢查組在廣東河源、梅州、揭陽三地市抽查過程中,存在5戶銷售量存在異常的稀土貿易企業,對此,檢查組稱將一查到底。
而廣東還只是在此次多部門聯合成立的檢查組路線的其中一站,包括湖南、廣西、江西、福建等省份也將陸續迎來檢查組的整治重拳。
稀土在多年暴利驅使誘發的瘋狂亂象後,自2011年國家層面就先後多次對稀土行業采取了“打黑”行動,但事與願違的是,由於稀土開采技術、進入門檻低,多輪整治措施後仍然效果甚微。
“近年來國內稀土亂挖亂采變相走私的黑色產業鏈愈演愈烈,在一些地方長期存在監管部門官員包庇,甚至親自參與的嚴重違法亂紀現象,早在去年工信部就已經向國務院提交了多部門聯合整頓的方案,才有了這次八大部門的配合。”國務資源部內部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
從源頭整治
相比此前數年來單純依靠舉報線索及突擊檢查的被動式整頓策略,此次八部委聯合轉型行動組則選擇以“釜底抽薪”似的方式進行最有力打擊。
來自國土資源部發布的消息顯示,自2012年6月全國稅務系統啟用稀土增值稅專用發票以來,全國納入稅務系統的稀土企業有1600餘家,其中稀土冶煉分離企業400多家、商貿流通企業1100多戶。
但針對稅務系統統計登記的這一數據,中國稀土協會副秘書長王曉鐵則提出了質疑,並稱稅務系統統計的企業數量遠遠超過了行業協會掌握的數據。
“我們自己掌握的加起來就三五百家,現在一下弄出1000多家,現在產量為什麼超成這樣?就是黑生產鏈把它洗白了,一直沒有追查到根的地方。”王曉鐵說。
而針對數年來稀土行業中的灰色企業逐漸完成“原罪”洗脫後,此次依靠稅務系統的信息也將為監管部門主動和精准查處稀土違法提出更為關鍵的線索,“通過增值稅發票可以看到他從哪裏買的,他賣給了誰?”
但即便如此,一名稀土貿易商人士則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由於國內稀土礦的分布地點廣,且多年來參與企業越發增多,即便主管部門先後多次出臺了數份整頓文件,但在一些稀土資源豐富的地方省份,由於違法開采症結早已根深蒂固,要系統整治也仍需時日。
“尤其在江西、內蒙等地方,開采、收購、銷售、走私各個環節已經形成了固定的鏈條,除了參與其中的問題企業,地方政府在其中也存在利益關聯,所以每整改一次,過不了多久又會卷土重來。”上述稀土貿易商人士說。
據記者了解,2013年,贛州在稀土專項整治中查處了當地安遠縣原縣委常委魏崧陽、原副縣長兼公安局局長廖雪勇等人,而作為當地的稀土大縣,上述涉案公職人員則長期為安遠縣的非法開采、加工、經營稀土等違法行為提供“保護傘”。
“查處了一批後並不能徹底杜絕,當地仍然還有一大批承包了稀土山林的村幹部,只要有膽子大的稀土老板來承包,就會以高價轉手,除此以外,還有很多人炒作山林。”另一名知情者說。
針對目前國內稀土行業仍存在的諸多問題,工信部一名工作人員在回複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則強調,監管部門將繼續采取更為嚴厲的措施,結合稀土專用發票,堅決處理一批典型案例,強化稀土指令性生產計劃的執行力度,嚴格實行問責制。
早在2012年12月,包鋼稀土就曾宣布與12家內蒙古上遊稀土企業簽署了整合框架協議,但曆時兩年後,包鋼稀土的整合名單也隨之縮水。
2014年1月3日,包鋼稀土再度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包鋼(集團)公司與內蒙古自治區內9家稀土上遊企業及股東分別簽署了《整合重組協議》。包鋼集團按照稀土專營權及相關專營政策,將9家公司納入到內蒙古自治區稀土專營體系之內,在符合注入上市公司的條件後,將其注入包鋼稀土,成為公司控股子公司。
“大家都在搶資源,央企和地方企業,以及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都會成為阻礙資源整合的關鍵原因,但組建大集團有利於行業的有序發展是業內共識。”上述稀土貿易商說。
稀土供應商:中鎢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產品詳情查閱: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訂購電話:0592-5129696 傳真:0592-5129797
電子郵件: sales@chinatungsten.com
鎢鉬文庫:http://i.chinatungsten.com
鎢新聞、價格手機網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鉬新聞、鉬價格:http://news.molybdenu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