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引蝶變,贛州鎢產業尋求轉型

贛州是中國鎢業的發祥地,素有“世界鎢都”的美譽。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市鎢產業已經逐步建立了勘察、采選、冶煉、深加工和科研、檢驗檢測、教育等完整的產業體系,形成了鎢精礦-仲鎢酸銨-氧化鎢-鎢粉-碳化鎢-硬質合金-合金工具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我市已由全國乃至世界鎢砂的主產區和集散地升級為鎢冶煉產品主產區和集散地及應用產品的加工地。

目前,贛州市正積極推動鎢冶煉加工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加快轉型升級。2013年1月至11月,我市鎢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43.85億元,同比增長24.9%;利稅總額27.78億元,同比增長42.3%。

整合資源促進產業集群發展

產品低附加值、資源利用粗放一直是大餘縣傳統鎢及有色金屬加工業的“短板”。近年來該縣全盤更新工業“內核”,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推進產業升級。2013年以來,該縣迅速推動偉良鎢業、明發礦業、欣榮礦業等龍頭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在龍頭企業帶動下,該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生產工藝,發展機械化、自動化生產線,引進和研發並重,開發高性能硬質合金、鎢基合金、耐熱抗震特種鎢絲及塗層刀具等高附加值產品。目前,該縣14家大中型鎢及有色金屬加工企業正在實施技術改造。

不僅如此,大餘縣還在廢渣裏“淘金”,並與“文化”結合起來,催生了多個礦物廢渣循環利用企業。將文化創意“搬”上了工藝品,以此開發出了一系列自有知識產權和文化品牌的精美鎢金工藝品。這些工藝品暢銷國內,遠銷東南亞和中東地區,年總產值4億元以上。

大餘縣鎢業的發展是我市鎢產業集群的生動寫照。近年來,贛州按照“集約化生產、規模化經營、集群化發展”的思路,對鎢產業發展進行了統一規劃布局,各資源縣重點抓好礦山的規範開采及現有冶煉加工企業的技術升級和結構調整,市中心城區重點發展以精深加工為主的產業體系,形成了以資源縣的礦山開采和冶煉加工為基礎,贛州開發區有色精深加工基地為核心的產業集群。

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都在向這些區域板塊集中和聚合,我市在資金、用地、稅收和原料保障等方面給予專項支持,促進了企業集群式、低成本、高效益發展。

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跨越發展

科技創新、延伸產業鏈是我市鎢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

10多年前,崇義章源鎢業股份有限公司還是一個以鎢初級化工冶煉為主、年銷售收入只有幾百萬元的小企業。依靠科技投入和“產學研”相結合的自主創新,章源鎢業從鎢的勘探、開采、選礦及冶煉延伸到精深加工,形成了“從鎢精礦到鎢材、高比重合金和硬質合金及其工具”的完整產業鏈,實現了由單一的“資源型企業”向利用資源、依靠科技“資源深加工大型企業”的跨越。

近日,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等5部門公布了第二十批享受優惠政策的企業(集團)技術中心,以科技創新引領企業跨越發展取得的又一成果。目前,開展鎢產業精深加工和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工藝的研發,並已形成具有特色的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模式。

目前,我市冶煉加工企業的主要產品有APT、氧化鎢、鎢粉和碳化鎢粉、合金粉等。在章源鎢業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我市將現有的鎢深加工產品的質量做精、規格做全,利用自己的核心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我市鎢冶煉加工企業還開發了延伸鎢產業鏈的產品,主要有高精度硬質合金塗層刀片、高性能硬質合金棒材、高比重合金等深加工項目。

同時,贛州被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建設國家鎢和稀土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教育部批准建設鎢資源高效開發及應用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後工作站;商務部授牌建設鎢和稀土新材料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科技部批准建設鎢與稀土新材料產業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等。這些健全的公共服務平臺為鎢產業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鎢產品生產商、供應商:中鎢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產品詳情查閱: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訂購電話:0592-5129696 傳真:0592-5129797
電子郵件: sales@chinatungsten.com
鎢鉬文庫:http://i.chinatungsten.com
鎢新聞、價格手機網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鉬新聞、鉬價格:http://news.molybdenum.com.cn

 

微信公众号

 

鎢鉬視頻

2024年1月份贛州鎢協預測均價與下半月各大型鎢企長單報價。

 

鎢鉬音頻

龍年首周鎢價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