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造船業將為鎢鉬行業帶來新機遇

近期,一系列世界之最、亞洲之最船舶的建成或訂單的落地讓中國造船業再次成為全球焦點。韓國《亞洲經濟》報導稱,據海運狀況調查機構英國克拉克松公司11日消息,今年1-9月,全球海運累計訂貨量1593萬CGT(573艘),較去年同期(979萬CGT,438艘)增加614萬CGT。從各國的累計訂貨量來看,中國共計509萬CGT(217艘)、韓國405萬(133艘)、日本147萬CGT(76艘)。中國以累計的訂單量位居世界第一,韓國以348萬CGT(104艘)位列第二(新聞來源:海外網)。

版權聲明:本文僅為中國鎢業協會和中鎢線上使用,未經書面允許、未注明版權及出處不得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造船業中國正在加速進軍巨大的郵輪市場,特別是今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2月拿到金額達15億美元的郵輪訂單,3月又成功接到了11艘郵輪訂單,正在慢慢“蠶食”此前由歐洲壟斷的市場。郵輪和海洋成套設備是具有代表性的高附加值船舶,其製造數量雖然較少,但訂單金額卻達156億美元,占到了總體的40%左右。韓國產業研究院預測,韓國造船產業的競爭力最多再有2至3年,就會被中國企業趕超。

並非盲目的歌功頌德,這些年中國製造業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基建狂魔、工業怪獸的名號不是憑空而來,勤奮自強的中國人正努力把中國打造成一個奮發向上的國家。當然還是三句話不離本行,中國的造船業的發展能為鎢鉬行業哪些發展契機?其實鎢已經存在于現代工業的方方面面,我們工作生活中的所見所得很容易就找到鎢,造船業同樣離不開鎢,小編見識淺顯,難免不足,只能對船舶行業需要用到鎢鉬的地方進行簡單陳述,歡迎指正。

鎢是鋼鐵工業中是重要的合金元素,能提高鋼的強度,硬度和耐蝕性。但相對來說,鎢在鋼鐵中添加的比例是非常小的,使用率可能還沒有其堂兄弟“鉬”來得多。當下優級的碳素鋼主要有碳—錳—鉬鋼或碳—矽—鉬鋼,主要添加的合金元素為鉬,鎢在船表體鋼材中幾乎沒有,如果非要沾親帶故的話,切割鋼板或船舶器件時所用的刀具一般是碳化鎢硬質合金刀。

當然這並不代表鎢在造船業中就沒有用武之地,鎢有一個特點就是密度大,是製造高比重合金的主要材料,其體積小、阻力小、重心易於控制,在船舶工業中通常用來配重。現代大型船舶運載量巨大,為了能在海面上保持平衡,其底層龍骨基礎承重部位要麼配置鎢合金,要麼就是由鎢合金來打造,這樣才能在大風大浪中四平八穩。這應該也是鎢合金在船舶製造中最大的用途,相當於人體的骨架,鎢合金是船體穩如泰山的保證。據瞭解,不僅是船舶需要配重,直升飛機也同樣需要配重,大型鎢合金配重塊其製造工藝需要一定的技術和專門的設備,能一體化制出大型鎢合金配重模組的廠家在國內屈指可數。

此外,鎢還是已知熔點和沸點最高的難溶金屬之一,因此大型船舶的心臟——蒸汽輪機也離不開“鎢”,蒸汽輪機利用從鍋爐來的高溫高壓蒸汽,通過蒸汽噴嘴噴出,衝擊汽輪機的葉片,帶動機軸一起轉動,長年累月在高溫狀態下工作怎能少得了鎢。因此鍋爐,汽輪葉片的合金材料中都含有鎢。

現代的大型船舶需要拼接作業,那麼我們就需要用到焊接技術。這時的鎢極氬弧焊機就派上用場了,鎢極氬弧焊是用鎢棒作為電極加上氬氣進行保護的焊接方法,這也是現代造船業最普遍的焊接方式。鎢極氬弧焊的特性使其能使用於大多數的金屬和合金的焊接,可用鎢極氬弧焊焊接的金屬包括碳鋼、合金鋼、不銹鋼、耐熱合金、難熔金屬、鋁合金、鎂合金、鈹合金、銅合金、鎳合金、鈦合金和鋯合金等等,鎢電極選擇有大名鼎鼎的老牌“釷鎢電極”(稍有輻射),還有今日當紅炸子雞“鑭鎢電極”和“鈰鎢電極”。

遠洋船必須跟海水打交道,海水含鹽量在3%左右,是天然的強電解質,金屬材料受到腐蝕後會影響海上裝備和工作設施的整體性能。這時,熱噴塗就派上用場了,塗層保護是目前船體材料保護中最主要的措施之一,是在船體材料或設備表面,噴、襯或塗上一層耐蝕性、阻隔性較好的物質,使船體材料表面與腐蝕介質隔離,從而達到防腐蝕的目的。碳化鎢是已知耐腐耐磨並能增加材料硬度的塗層材料,可用於保護淡水管道,水塔內部和水利系統的閘門,這些設施在噴塗後可使用十年不必維修,對船身、甲板、螺旋槳等重要設備等也能取得良好的長效保護。據說,美國和日本海軍一直在與船舶的腐蝕做鬥爭,近來才找到了一種綜合性的熱噴塗工藝實施計畫,是不是碳化鎢不得而知,反正它們把這當成軍事機密是不會說的。

40万吨矿砂船图片

最後,還得提一提鎢合金陀螺儀,它在航行和軍事等各個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比如:回轉羅盤、定向指示儀、炮彈的翻轉、陀螺的章動等。鎢合金陀螺儀很精確,但是也很貴,世界能生產出高品質鎢合金陀螺儀的國家沒幾個,其製造技術也是被當成軍事機密來保護的。早期大型遠洋船舶都需要用到鎢合金陀螺儀。隨著電子工業的進步,微機械陀螺儀、鐳射陀螺儀和GPS導航逐漸取代了它在民用領域的應用。

這些年,得益于中國豐富的金屬資源和冶煉技術及中國人吃苦耐勞的作風,中國製造業飛速進步,悄悄地成為地球上唯一擁有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對此,連自認為宇宙第一的韓國同志都開始憂慮起來。韓國大型造船公司的相關人士說,難得一見的大規模訂單被中國奪走,雖然令人遺憾,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造船產業已經在技術上追上韓國。小編認為,造船業的進步只是中國製造進步的一個縮影,雖然我們在某些方面仍有不足,但憑藉著完善的工業體系,超過韓日是必然的趨勢,借“中國製造2025”的東風,鎢鉬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