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釣子線長度對靈敏度的影響

有很多新手釣友們在垂釣的時候,完全沒有在意子線長度的問題,一般是在漁具店中購買現成子線,對子線多長完全沒概念。待到對垂釣稍微熟悉一點之後便會有疑問,釣魚子線長度多長合適?
 
台釣子線圖片
 
其實,這個問題沒有統一的答案,因為不同的情況,不同的物件魚,可能需要不同的子線長度。台釣子線長度對靈敏度的影響到底是怎樣的?現在將子線長度的相關知識做個總結。
 
一、有關子線長度幾個要點:
1、一般來說長子線力傳導損失比較多,浮漂的反應比較慢,所以相對比較鈍,一般來說,如果我們所垂釣的魚體型比較大,較合適使用長子線。
 
2、在我們垂釣物件魚的時候,較粗的子線對應大魚,要稍長,鉤也要適當增大。短子線對應小體型魚,子線稍細,用小鉤。
 
3、並不是所有長子線都適合釣大魚,長子線可以在釣慢魚,或釣大鯽時使用,目的是要鎢墜到底後的鉤餌那一擺引魚就餌。釣底層介面時我們也常用長子線。
 
4、還有口吞浮漂我們是能看的到的,只要魚沒吐掉,我們也能把它釣上來。在子線合適的情況下,浮漂的下頓全部是鉤餌入口的表現。魚的攪動,浮漂的反應是標的上下起伏或左右晃動,空竿是魚吐鉤了。
 
5、子線彎曲時,魚用同樣的力吸餌會更深些,吐的更慢些,當然空竿會少些,所以在調漂的時候,最好考慮是一鉤躺底,一鉤觸底的方式。
 
三、不同子線長度優缺點
在垂釣時,我們不能說長子線好,也不能說短子線好。還得要根據季節、物件魚來選擇子線的長短關係。在瞭解這些之前,首先來瞭解一下不同子線長度的優缺點。
 
長子線的優缺點:餌的擺幅較大,魚的吃口好,距鉛墜較遠,隱蔽性好,同時不易斷,缺點是信號傳導損耗大,且傳導較慢。短子線的優缺點:傳導迅速,到位快且準確,信號最大,缺點隱蔽性不好,信號有時過多,判斷不易準確。
 
四、不同子線長度與季節、釣法、物件魚的關係及子線長度對靈敏度的影響
不同的季節及不同的物件魚,我們選擇的子線長度都是不一樣的,因為不同季節魚性不一樣,生活習慣及吃食習慣不一樣,直接導致我們使用的子線長度有差異。
 
1、春釣鯽魚,子線長度,20cm--25cm,因這時鯽魚越冬後,剛開始索餌,膽小但貪食,聚魚較慢,卻對活食較為敏感,在這個長度子線擺幅較大,上下鉤餌與子線間在落底前有個自然夾魚,便於魚口的吸入,故中魚率較高,適用釣法為搓餌釣底,及搓餌釣介面等。
 
2、夏初釣鯽,子線長度15cm--20cmm,因這時鯽魚吃口極好,只要把漂調準確,中魚率很高,且有一定速度.適用搓餌釣底或拉餌釣底。
3、拉餌釣鯽,子線長度10--12cm,這時主要考慮魚的密度高,追求速度,適用釣法拉餌釣浮。
4、懸墜跑鉛釣鯽,子線長度5--8cm,為了增強信號傳導及靈敏度,這時一定要採用短子線。
5、釣鯉,子線長度20--30cm,因鯉魚體較大,警惕性高,採用長子線可有效降低魚體碰線等假信號,同時中魚後,還可提高子線強度。
6、滑口釣鯽,子線長度18--20cm,這時即可避開一些假信號,同時靈敏度又不至於太低。
7、釣草,子線長度25--30cm,與釣鯉相同。
8、釣鰱,子線長度25--50cm。
 
五、冬釣子線長度的應用
冬釣的最大特點是魚輕口,這裏需要注意的是滑口魚一般包括輕口,但輕口魚不一定包括滑口。
 
如果冬天在水庫、野塘、粗放混養塘釣,原本生口的魚也會輕口,而冬釣大棚的魚,由於反復釣放,就是滑口魚,加上冬天會更加輕口。
 
如果是冬釣是在水庫、野塘、粗放混養塘,也就是物件魚是生口魚但天冷而輕口,建議採用短子線,主要三點理由:
1、生口魚,不太在乎餌距鉛皮座的距離
2、冬天誘魚效果很難體現,以人找魚為主(小雜魚不論)
3、靈敏,這是最重要的
如果是冬釣是在大棚,也就是物件魚是滑口魚但天冷愈加輕口,建議採用長子線,理由不再論述。
冬釣子線長短的定位:
短子線:
正常釣鯽魚:20cm(小鯽魚10-15cm)
正常釣混養:25cm-30cm
冬釣鯽魚:10-15cm
長子線:
正常釣鯽魚:25cm-30cm
正常釣混養:35cm-40cm
冬釣鯽魚:25cm-30cm
另外格外強調一點,長子線的調標應偏靈,因為長子線本身就是偏鈍的(子線彎曲度大、信號傳導損失多);短子線調標應偏鈍,因為短子線本身就是偏靈的,講到具體調目釣目上,長子線可釣高釣低,例如調6釣3等(11目硬尾標);短子線可釣低釣低,例如調3釣3、調3釣4等(11目硬尾標)。
 

 

 

微信公众号

 

鎢鉬視頻

2024年1月份贛州鎢協預測均價與下半月各大型鎢企長單報價。

 

鎢鉬音頻

龍年首周鎢價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