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催化材料一直是科學研究的熱點之一。1972年日本人發現受光照射的TiO2微粒上可使水持續地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開始了光催化劑的歷史。長期以來,TiO2一直是光催化的首選材料。直到1983,我國學者首次採用WO3處理印染廢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從那時起,鎢以後起之秀之姿,取代TiO2成為主流。
相對於TiO2,鎢酸鹽具有較窄的禁帶寬度( 2.8eV) ,被認為是最有潛力的光催化劑之一,鎢酸鹽光催化劑有很多優點,首先種類繁多,如鎢酸銀 鎢酸鋅、鎢酸鉍、鎢酸鎘等等。且其次形貌可控,如納米粒子,納米棒,多孔的薄膜等等。此外還有合成簡便,化學性質穩定等優點。
溴化銀作為一種光敏材料,對光有很好的回應,但是其能帶比較高,只能吸收紫外光,且在光照下不穩定,三氧化鎢是合成鎢酸鹽的主要原材料,但是在與溴化銀合成過程中,三氧化鎢會發生自還原。因此,有學者提出,放棄三氧化鎢,將鎢酸與溴化銀直接結合,可制取一種光催化活性高、易分離,對太陽能利用高的可見光光催化劑,該催化劑的製備方法如下:
(1)製備鎢酸:配置濃度為0.1mol/l的鎢酸鈉水溶液,按體積比1∶1的比例將所配鎢酸鈉水溶液放入濃度為6mol/l的硝酸中,充分攪拌使溶液完全溶解,再將溶液轉移到微波回流裝置中,在150℃-200℃溫度下回流3小時-5小時,得到藍色沉澱物,用去離子水沖洗至pH=7,制得鎢酸;
(2)鎢酸後處理:將步驟(1)所制得鎢酸,放入馬弗爐中加熱至溫度200℃-900℃,退火2小時-3小時;
(3)製備鎢酸/溴化銀光催化劑:將步驟(2)退火處理後的鎢酸加入到濃度為0.05mol/l的硝酸銀水溶液中,每0.1g鎢酸加入到20ml-40ml硝酸銀水溶液中,攪拌2小時-3小時,逐滴加入溴代乙烷,至完全沉澱,所得沉澱物用去離子水清洗至pH=7.0,然後用乙醇清洗一遍,過濾後60℃烘乾,即得鎢酸/溴化銀光催化劑。
合成後的光催化劑有效克服了三氧化鎢和溴化銀的缺點。利用鎢酸跟溴化銀的複合,有效地抑制了溴化銀的分解和三氧化鎢的自身還原,保證了其在光照下的穩定性,同時利用鎢酸及溴化銀的帶隙窄、可有效吸收可見光的特點增強了體系對可見光的吸收,能夠更充分的利用太陽光的能量,制得的鎢酸/溴化銀光催化劑具有光催化活性高、易分離、對太陽能利用高的特點,可用于光解水、分解有機物及殺菌等,其效果遠好於當前普遍使用的光催化材料TiO2。
鎢產品供應商:中鎢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 產品詳情: http://cn.chinatungsten.com |
電話:0592-5129696 傳真:5129797 | 電子郵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
鎢鉬文庫:http://i.chinatungsten.com | 鎢鉬圖片: http://image.chinatungsten.com |
鎢業協會:http://www.ctia.com.cn | 鉬業新聞: http://news.molybdenum.com.cn |